血,总是热的!

——抗战文学剧本《血眼》回响
浔阳晚报 2025年07月25日

  □ 沈师  文/摄

  今年9月3日,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将举行盛大的阅兵活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回想10多年前创作的抗战电视文学剧本《血眼》,抗战的热血仍在燃烧,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那是2010年9月的一天,下着雨,我在市委宣传部工作。这天,一位老人来到我的办公室,忐忑不安地说“找沈师”。我十分诧异。坦白地说,我与老人素昧平生,但我还是热情地接待了老人。

  老人的脸呈现出酽红色,坐到沙发上显得有些吃力,接过我递送的茶杯时,手有些颤抖,说话透出急促的喘息。老人告诉我,姓袁,七十多岁,患有心脏病,这次是专门拜访我的。

  我不知道袁老为何会冒雨前来,而且情绪还略显激动。于是,我宽慰袁老不用着急,有话慢慢说。

  袁老听后,脸更红了,从随身携带的一个尼龙提袋里,颤颤巍巍地捧出几大本装订成册的手写文稿,不好意思地说:“写了一个剧本《难忘的硝烟岁月》,先后找了市内的几位老师,可是,有的没时间看,有的看了几页就还给我了。”袁老坦言,以前从没写过东西,写得不好,人家看不下去,只是还不死心,今天冒昧地找到我,看能否帮忙给看看!

  我明白了,当即匆匆翻阅了几张,厚厚的七大本,密密麻麻的字,全是手工抄写的,有的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我耐着性子看了几页,觉得非常吃力和费劲。我思忖,这厚厚的几大本,又全是手写的文字,不要说看,就是有可能修改的话,那也是一件非常费时费力的事。我平时比较忙碌,除了本职工作,还坚持业余创作。当我抬头触及袁老那期待的目光时,我把到嘴边的话又咽回了肚里。要知道,这可是一位老人一辈子追求的梦想和夙愿啊!

  想到这,我由衷地对袁老说:“谢谢您的信任,我会抽空认真看的。”

  那段时间,我的工作很忙。那年9月间,市里与央视联合举办“魅力九江”大型广场文艺晚会,天天加班加点,忙得不可开交。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还是挤时间浏览了剧本。

  实话实说,袁老拿来的稿子,从严格意义来讲,还不能够称之为剧本,诚如袁老自己所说,且不说其他,单从剧本结构、人物刻画、故事叙述、场景安排、情节展现等,与基本成熟的作品要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似乎明白和理解了先前同道中人的举动了。客观而言袁老只是提供了一些创作素材。

  创作是需要生活积淀、社会阅历、文学素养、文字功底的,需要热情和激情,更需要科学的态度和社会责任感。文学即人学。作为同是从事业余创作的我,从不敢充当“救世主”,这次也不例外。我把我的初步感受和体会实实在在地同袁老进行了交流。庆幸的是袁老一点也没有生气,而是认认真真地在听,说到共鸣处,还大声叫好!最后,袁老问我,还有修改的价值吗?

  我一时语塞,沉默不语。袁老目光直直地望着我,充满了慈祥,也充满了渴望。

  过了好一会,我说:“很困难!”

  袁老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他动情地说:“你能这样待我,我已经很知足了,你那么忙,还帮我看稿,让你受累了,我和我一家人都很感激你,我们常常念叨你!”

  袁老的话令我心头一颤,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多年来,我的业余时间大多放在创作上,仅长篇小说就先后推出了《猫眼》《障眼》等,在社会上引起了关注,在读者中有了反响,手中又开始了新的创作。长期伏案,颈椎病时常困扰我,严重时影响到我的工作和睡眠,好在军旅生涯多年,意志不垮,精神不倒,一直挺了过来。

  这次,面对袁老,我能做些什么?我该做些什么?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持之以恒坚持业余写作,其心志、其作为、其毅力,令我敬佩!

  袁老见我长时间陷入沉思,便小心翼翼地问我:“还有希望吗?你可以大胆修改,怎么改都行,要不推倒重来!”

  推倒重来!袁老的话令我十分吃惊,又令我十分感动,同时让我眼睛为之一亮!袁老对文学是痴迷执着的,是充满敬畏的。

  我知道,推倒重来,意味着另起炉灶,意味着重新谋篇布局,意味着一切从头来过,其工作量和创作艰辛,非语言所能形容。

  袁老动情地说:“辛苦你了,一切拜托!”

  我说:“我来努力!”

  承诺是金。从此,我放下手中原有的创作,着手电视文学剧本《血眼》的再创作。我想,这既体现了对袁老的尊重,也体现了对创作规律的尊重,更表达出对九江儿女在抗战期间,浴血奋战保卫山河英雄气概的无比敬仰!

  两年多的再创作过程,五味杂陈,什么滋味都有。其间,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和史料,参观了抗战博物馆和遗址,走访了相关档案馆和展览馆,并对袁老提供的素材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和归纳提炼。尤为令我感动的是,组织上对此给予了关心帮助和大力支持。利用业余时间,我先后深入庐山市、彭泽、德安等地访问采风,深度挖掘,丰富创作素材。与此同时,前往南京、武汉等地走访,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目睹侵华日军的罪行罪孽,真是罄竹难书,更加激起义愤,坚定了我创作下去的勇气和信心。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利用点滴空闲从事《血眼》再创作。袁老好几次打电话关心我身体情况,关注创作进展,牵挂于心。在工作上,我不敢懈怠。在业余创作上,潜心尽力,就这样,《血眼》一步一个脚印坚强成长,见证历史。

  2013年8月,《血眼》终于赶在抗战胜利70周年前夕,由江西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面世!那一刻,手捧80万字的电视文学剧本《血眼》,我感到沉甸甸的。袁老止不住流下了热泪。

  长篇电视文学剧本《血眼》,主题鲜明,气势恢宏,全景式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赣北游击队为国为民、顶天立地的英勇气概,他们战斗在赣北山山水水之间,炸敌库、打敌舰、截粮草、破交通、毁敌堡、袭敌营,狠狠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使赣鄱大地成了消灭日寇的好战场,热情讴歌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大无畏精神。这是铭记历史的最佳方式。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透过《血眼》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爱国拼搏,是永恒的主旋律。追求和平,是世界大同。

  抗战精神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