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斜川公园里的醉石

  □ 三水平阳

  在庐山南麓渊明故里,说到“醉石”人们并不陌生,因为庐山市温泉虎爪崖下的那块渊明“醉石”早已让人耳熟能详。其实,在市区鄱阳湖畔斜川公园的山顶石体上,还有一块默默静敞千余年的渊明“醉石”,却一直少为人知。

  1500多年前,陶渊明辞县令回匡庐故里之后,最早曾居住于庐山市(星子县)玉京山南的磨岭村附近。《星子县志》“玉京山,在县西七里,根连庐山。山疏:山当大湖滨,一峰苍秀,彭蠡东西数百里,云山烟水,名胜志云,南康城西五里有玉京山,亦名上京,有渊明故居。浩渺萦带,皆列几席前,奇绝不可名状。晋陶潜家于其下,诗云‘畴昔上京’指此。”早时的玉京山南,斜川而下,一派田园风光,清澈的溪水沿着宽阔的长虹港欢快流淌而下,与鄱阳湖飞舞交融。归隐田园后的渊明先生,沉醉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境界,时常饮酒当歌,与二三友人沿斜川结伴而游。其伫立于湖畔岸旁的磨岭之上,放眼眺望,斜川与鄱湖美景一览无余,激情写下了“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那传诵千古的《游斜川》诗篇。

  位于庐山市区西侧湖滨大道彩虹桥旁,建于2010年的斜川公园,在建公园前,当地人习惯称之为汪家包(明清时期起曾称汪家岭、湾、凸等)。对于原有“磨岭”的称谓,我也是近些年才关注并知晓的。在斜川公园的东侧,现仍有部分原磨岭村蔡姓村民居住。我曾多次有意或无意的走入该村落之中,试图能从一些老者口中找寻下有关“磨岭”的记忆,但收效甚微。因年限久远或乡村人关注较少,个别老者只能回忆说,村里人对于湖畔的磨岭石山原称之为“汪家岭”,山上据说也有“日映斜川”之石刻,但如今不知所在。

  斜川公园形如磨盘的山体,基本上由坚硬的石质构成。在山顶东侧的巨石上,有一南北朝向、酷似人形,且呈卧睡姿态的石刻凹面印像(醉石)。如人卧敞在其中,斜川景致尽揽眼中。未改建公园前,虽四周均可攀附而上山顶,但有两条显得特别的小道,一条由南并有酷似脚掌的石印踏步至石卧像脚下;一条自西面并沿石阶而上,西面开凿的石阶至今依然保存完好,但改造后均未形成上山之道。对于这幅石刻卧像等景观,自我十来岁登入此山起,便迷恋着那些传说故事里的浪漫而神奇,但并不知此凹陷酷似人像的石刻还与我们渊明先生《游斜川》有着醉卧之缘。   

  对于现斜川公园内这片“醉石”,《江西旅游丛书》中有着这样描述,玉京山“其南有一小山丘,下临鄱阳湖,形状如磨盘,俗称“磨岭”或“磨鹰岭”。其山顶有磨形巨石,石上凹陷处颇像人形,传说为陶渊明饮酒醉卧之处,俗称为“大醉石”。著名学者古层冰《隅楼丛陶谱考》载:“醉石,名胜志云,南康城西五里有玉京山,亦名上京,有渊明故居。”《庐山志》主编吴宗慈这样描述:“余访玉京山.....曰湖边醉石,其石高及丈,广约方丈三尺。上有凹处,恰卧一人。处之北略高,可忱首其旁。又有小坎,可置茶具及书。卧之,正望黄岩、马尾二瀑。与古氏所述、土人相传语合,窃意此为醉石。”   

  2012年,星子县政府便将此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陶渊明《游斜川》遗址,2018年庐山市人民政府在此立碑作为宣传纪念和保护。

  “渊明醉此石,石亦醉渊明。”陶渊明一生学富五车,而多年官场规则的失意,又使他的内心深处充满着失落,“不为五斗米折腰”而愤然弃职后,终归隐庐山脚下,种田为生,醉酒吟诗。从陶渊明一生写下的田园及自然风光的诗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被誉为中国田园诗的鼻祖,在借酒消愁挣脱着心中烦郁的同时,也在积极追求着平等自由,向往和睦友爱,热爱自然及生活,这从他不朽的散文及诗作《桃花源记》、《游斜川》等文字中,更能清晰的让我们感受和领略着一个无限风光及美好的世外桃源。

  关于渊明“醉石”的说法,无论是庐山温泉的醉石,还是斜川公园的那片醉石,总之,在我们研讨和宣传陶渊明思想及文化的同时,从陶渊明曾经醉卧休息过的这些“醉石”中,定能给予我们思想及灵魂的启迪,从中寻求和景仰生活情操的新境界,她是一块极品的思想与文化之石,定将久久被人们所弘扬和吟诵。  

  而今,走进已建造近十年的斜川公园,我们似乎有感凄怆,那新建亭台楼阁正渐破败腐烂;园前三面被泥屑填充的凹凸不平,四周被随意密集种植的树木及杂草遮掩的难见天日;那早年随园而私建的小庙台依然不动声色.....而令人欣慰的是,据悉斜川公园又次列入了改建规划,拟将园南筹建渊明纪念馆,园北拟建座幼儿园等。然而,不难想象,尽管这样改建的初衷是好的,而当一幢幢高大的“商品房”、纪念馆重新耸立在公园前之南面时,整座斜川公园也就更加被遮掩的奄奄一息了,斜川公园或许就渐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幼儿园”了,而选择于此建幼儿园又似令人困惑不解。如此时,当我们伫立公园的磨岭之上,陶渊明曾经那“临长流,望曾城”的斜川美景也将成为梦幻之境,而渊明是否也会感叹的远游他乡呢。

  陶渊明《游斜川》成就了如今的斜川公园,构建了人们研习渊明思想文化之梦;公园顶上那片凹卧千年的渊明“醉石”,为斜川公园不愧增添了一份新亮点,同时也赋予了游人及学者们新的想象。如果我们顺着当初陶渊明的视觉,将斜川公园以北建成既避风雨,又静心陶冶的“渊明纪念馆”;将其南面建成一大型的陶渊明纪念、宣传及休闲广场,那该多风光旖旎,渊明先生如泉下有知,一定会倾慕和赞美地诗兴大发,故里庐山多美好。

  陶渊明游斜川已逾千年,他生为国忧,心为民忧,情在斜川悠的民族气节及精神情怀,千年来依然烁烁生辉,斜川万里;“归去来兮”,走进“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的桃林及斜川,品味着渊明诗文的浪漫及韵律,遥想着故里美味“醉石”的芳香,真的让人心旷神怡,回味衷肠。

  庐山天下悠,渊明“醉石”扬。 走进中斜川公园,随着渊明心旷的脚步,登磨岭享醉石神韵,望斜川美景,临鄱湖清波,尽情分享秀美庐山那一望斜川的悠然风光。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早读
   第03版:关注
   第04版:关注
   第05版:文化周刊
   第06版:方志
   第07版:浔阳楼
   第08版:视觉
斜川公园里的醉石
古道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