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国最高法院上 为什么雕刻着这位中国人

  (图片来源:中新视频)

  在美国最高法院大楼的东侧墙壁上,雕刻着三位古代智者。中间是犹太先知摩西,图右是古希腊的梭伦,而图左那位长须飘飘的老人,正是中国的孔子!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好奇地问:“为什么中国的孔子会出现在这里?”

  1

  “干肉爱好者”

  孔子生活在2500多年前的中国,他的招生广告可能只有简单一句话——“只要十条干肉,就能来上学!”难道孔子也是个“吃货”吗?

  不是的,原来,孔子收学生的学费叫做“束脩(xiū)”,也就是干肉。在春秋战国时期,只有贵族才能读书,并且学费十分的高昂。但干肉则是个普通的东西,哪怕是穷苦人家凑一凑也能拿出来,所以孔子可不是“干肉爱好者”,他这样做是因为一个非常伟大的想法: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读书!

  于是他的课堂上坐着各式各样的学生:有穿草鞋的穷孩子,也有坐马车的富家子弟,甚至还有年纪很大的老爷爷。

  孔子用这小小的干肉,开创了中国第一所“私立学校”,也让知识像星星之火一样,传给了更多普通人。

  2

  孔子的“全球粉丝后援会”

  孔子最早的一位“海外头号粉丝”,是一位叫利玛窦的意大利传教士!他被孔子的智慧深深吸引。把他的名言金句翻译成外文,打包带回了欧洲。

  没想到,欧洲的思想家们读到孔子的思想后都非常兴奋。法国的大思想家伏尔泰就是位执着的“孔子迷”,甚至把孔子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老师”。他说孔子的思想像是“照亮人类道路的明灯”。

  后来,孔子思想又漂洋过海来到了美国。美国的开国元勋们也很喜欢孔子的思想,他们认为孔子的道德观念对建设一个新国家很有帮助。

  3

  中华文化的“引路人”

  想象一下,中华文化就像一条很长很长的路,而孔子,就是走在最前面那位举着灯笼的“引路人”。他为我们照亮了方向,带领我们认识什么是有礼貌、有爱心、重视家庭和学习。

  我们今天读书、写字、尊敬老师、孝敬父母,这些生活中觉得很自然的事情,其实都深受他的影响。他就像是我们的“隐形老师”,帮我们养成了很多好习惯。

  今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纪念日。我们纪念他,就像感谢一位伟大的向导。他是中国的骄傲,也帮助我们找到了自己文化的根脉。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国庆中秋·出行
   第03版:国庆中秋·活动
   第04版:国庆中秋·活动
   第05版:国庆中秋·文旅
   第06版:国庆中秋·影视
   第07版:国庆中秋·专版
   第08版:国庆中秋·视觉
   第09版:小记者专刊
   第10版:新闻故事·国内
   第11版:新闻故事·文化
   第12版:新闻故事·科技
   第13版:小荷尖尖
   第14版:小荷尖尖
   第15版:小小画家
   第16版:小小画家
美国最高法院上 为什么雕刻着这位中国人
栾树是一场盛大的秋天
一只小猫的敦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