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晋晋 九江金安高级中学(九江石化中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中小学一级教师,从教以来,多次获得省市级竞赛奖。
□ 九江金安高级中学 戚晋晋
江西省2025年学考道德与法治试卷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足江西省情,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厚植家国情怀,紧扣时代脉搏,展现赣鄱风采。试卷通过科学设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修养,培育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试卷整体分析
江西省2025年学考道德与法治试卷严格遵循课程标准,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进行了综合考查。试卷在题型设置上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难度适中,具体分值分配为:单项选择题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简要回答2小题,共12分;概括与评析1题,共12分;探究与实践2小题,共20分。试卷内容覆盖全面,既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又突出对学生分析、论证、实践等综合能力的测评,充分体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立德树人、知行合一”的育人目标。
二、试卷特点
1.落实立德树人,强化价值引领
试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试题设计,通过先进人物事迹、社会正能量事件等素材,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第7题和第9题通过典型事例考查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第21题以“青春奋斗”为主题,激励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强国有我”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种“润物细无声”的价值引导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也更能发挥考试的育人功能。
2.贴近生活实际,体现时代特色
试题素材紧密联系生活,关注社会热点话题,如第1题考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第2题聚焦我国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入列,第3题结合“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考查文化成就,试题内容与国家发展脉搏同频共振,体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鲜明时代特征。此外,试题又以日常生活场景为载体,将教材知识与现实问题深度结合,如第4题快递员的阅读习惯、第5题“12356”心理援助热线、第19题学生毕业留言、第20题AI换脸诈骗、第22题学生校园餐管理……这些素材不仅让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实用性,还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提升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3.突出本土特色,厚植家国情怀
试卷巧妙融入了大量江西元素,如第7题的“江西好人”事迹、第14题江西新建改扩建学校数据、第15题的江西古诗词、第23题的江西文旅发展等。这些本土素材不仅增强了试题的亲切感,更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发展,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家国情怀。特别是第23题以“赣鄱推介人”身份写推介词的设计,将知识考查与情感教育完美结合,体现了试题设计的匠心独运。
4.注重核心素养,培养关键能力
试卷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信息提取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等。如第21题要求学生自拟题目并从多角度评论,充分考查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辩证思维;第22题则通过调查表格、方案设计等形式,测评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这些开放性试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展示个性见解,为核心素养的落地提供了有效载体。
三、江西省2026年道德与法治备考策略
通过对今年道德与法治试题的分析,我认为教材是教学和考试的根本,在备考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的基本概念和观点,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知识框架等方式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加强对重点、难点知识的记忆和应用,确保学生在基础知识部分不失分。同时道德与法治学科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在课后要学生养成关注时政新闻的习惯,了解国内外重大时政热点,尤其是与江西本地相关的政策、发展成果等。最后使学生熟悉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强对学生答题规范的训练,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专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