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江双语实验学校 李海燕
江西省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卷名著阅读模块,以教材必读书目为根基,在考查阅读能力的同时发挥育人作用,为初中名著教学提供了清晰导向。
一、考题全景:多维考查显匠心
今年名著阅读题共3道(1道客观题、2道主观题),覆盖七至九年级教材推荐的9部必读名著。其中客观题23题采用四选一形式,要求选出表述正确的选项:A项颠倒了阿龙纳斯搭乘潜艇航行的起止点(《海底两万里》);B项将“观察实验”篡改为“查阅资料”(《昆虫记》);D项误将第二个诗歌创作高峰期的意象“镜子”归入第一个高峰期,且无“雨花石”意象(《艾青诗选》);仅C项对《骆驼祥子》的主题与人物形象分析正确。
第24题聚焦《红星照耀中国》“长征”章节,要求写80字左右心得,需结合红军战略转移的“事实”,提炼“信仰坚定的人民军队”这一核心观点。第25题则要求从《朝花夕拾》《西游记》《水浒传》的指定事件中,分析其对人物命运的影响,如鲁迅“看电影”后弃医从文、孙悟空戴紧箍儿后心猿归正等。
二、命题特色:文化育人融考测
考题严格遵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要求,在考查中实现育人功能。客观题中,尼摩船长的创新精神,法布尔30年的科学观察,祥子悲剧引发“自立自强”的思考,艾青诗歌的爱国情怀,均以选项为载体传递正确的价值观。第24题通过红色经典《红星照耀中国》,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第25题则借人物命运转折,引导学生思考人生选择,呼应课标“丰富精神世界”的要求。
今年名著阅读的客观题依然保持了大容量,近三年来此题均涉及四部名著;主观题则在2023年从单部名著单点考查(《儒林外史》讽刺手法等)的基础上,2024年出现了多部小说联读(“理想与奋斗”主题),再到2025年“事件影响命运”的跨体裁、题材分析,体现出从单一到综合的考查进阶。
三、教学启示:回归教材重导读
考题内容与教材“名著导读”高度关联:23题A-C项及24题素材均来自教材“专题探究”;25题涉及的《藤野先生》《智取生辰纲》等课文,更与名著形成勾连。这要求教师必须用好教材:一方面通过“专题探究”活动引导落实名著阅读,另一方面以课文为支点推进名著阅读。
此外,25题对“事件影响”的考查,提示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同类主题作品进行联读,如将《水浒传》中杨志的命运与《骆驼祥子》的祥子进行对照分析,深化对“社会环境与个人选择”的理解。唯有让学生真正沉入名著文本,才能在考测中展现素养,在阅读中汲取成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