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

博采诗文彰显文化魅力 巧构题型落实核心素养

浔阳晚报 2025年06月26日

  □ 九江双语实验学校  李款芬

  江西省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卷中的古诗文阅读部分,以“守正创新”为核心导向,既延续了以往古诗文考查的基本框架,又在题型设计和选材视野上充分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深度融合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一、立足基础,夯实语言运用根基。本模块试题在考查古代诗文阅读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文学常识的考查。第9题断句题考查语法逻辑,要求学生根据文言文的语法和语义进行合理的断句,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言语感和语法知识;第10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对“爱”“至”“过”等词的解释,需调动课内已有的文言知识储备,准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第11题考查语言转换能力,要求学生将文言文的简练表达转化为现代汉语的流畅表述。这种命题方式,有助于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巩固和运用文言知识,夯实他们的语言运用根基。

  二、突破局限,发展高阶思维品质。古代诗文阅读题突破“浅层感知”的局限,更加关注学生对古诗文文本的深度理解。第7题不仅要求学生识别诗歌描绘的田园风光,更引导他们赏析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D选项“感情基调深沉而忧伤”巧妙地考查了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第8题聚焦“视角转换”的艺术手法,引导学生从“空间转换”的角度解构写景层次,进而体会作者“移步换景”的匠心。这种命题思路,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细读文本,培养他们的文本解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聚焦实际,培育审美创造能力。试题注重将古代诗文阅读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第12题以“对仗”为切入点,要求学生从选项中选出符合欧阳修“语新且属对新切”、沈括强调不能“上下句只是一意”标准的句子。此题不仅考查学生对“对仗”修辞手法的理解,更引导他们将所学的文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这种命题思路,引导学生从“鉴赏者”转变为“创造者”,有助于培养学生审美创造能力。

  四、触摸经典,厚植文化自信底色。默写作为古代诗文阅读常规题型,在本次试题中依然占据重要地位。第13题选取的名篇名句覆盖了友情、气节、求知等多元文化主题。学生在默写中不仅要准确记忆文本内容,更要理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超越空间的友情境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以学为乐的求知态度。这种命题方式,旨在引导学生重视经典诗文的积累,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综上,这些命题特点,为古代诗文阅读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即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文学鉴赏能力、语文实践能力和文化传承意识,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