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小楠 中学物理一级教师,九江市第三中学物理教师。曾多次荣获省、市教育教学比赛一等奖,多次主持或参与省、市课题;发表SCI、EI等核心期刊论文多篇;参编《学习园地》《科学素养阅读》等书籍;指导学生参加市青年科普创新实验获得一等奖。
□ 九江市第三中学 徐小楠
江西省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学考”)已经落下了帷幕。整张试卷遵循《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突出“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大核心素养,把培养考生核心素养放在首位,不仅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而且注重对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培养考生的自主能力,试题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注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
一、试卷整体
考试时间、试卷结构和分值分布与2024年相同,试卷总分仍为80分,四个大题,共21个小题。整体难度不大,大部分试题结合生活实际如航天实验、传统小吃、智能化家居等,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概念。突出科学探究(如“水透镜”模拟近视眼)、模型构建(如浮力计算)、科学思维(如电磁铁极性分析)的考查。
整份试卷知识点覆盖较广。试题知识点来源于教材,在此基础上又进行拔高,既是对学生学业水平的测试,又是一次选拔升学考试,这也体现了基础知识和核心内容并重。
试题考查的内容大多在原课本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延伸,体现物理学科考查内容的与时俱进。更注重将生活中的现象与物理知识相结合,与同学们的生活相结合,如T2、T3、T7、T8、T10、T11、T15、T18、T19、T21。试题还将爱国情怀、科技创新、传统文化等相关知识渗透其中,如T1、T5、T6、T11、T3、T9、T10、T13等。
二、题型分布
试题考查的知识点以基础为主,主要是基础概念和定律,像牛顿第一定律、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声音的三个特性、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等;基本公式的应用,像重力、压强、密度、热量、电流、电压、功率的求解。试题的分值也体现出知识点的均衡性,在均衡的基础上,电磁学知识相对占比多一些。
三、试题的改变和亮点
一个改变:相比往年必考题电学实验(欧姆定律,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和电功率、定值电阻的阻值),里面涉及到实物图的连接,原理的应用,难度较大。今年考查的是T20“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这个实验,难度大大降低,也给下届考生一个信号,不要寄希望去押题,而是要把课本上每个实验牢牢掌握。
一个亮点:2024年实验探究中涉及到画表格,这是学生比较怕的。在前几年的学考中也出现过,只给学生一个要求,让他们完全把表格画出来,他们往往考虑得不够全面,容易丢三落四,得分不高。而2025年仍然考查表格如T19,但是只是让学生去补充一些内容(物理量或单位),这大大降低了表格的难度。
四、备考2026年物理学考
1.回归教材,关注生活
从今年的学考题目来看,学生在备考时还是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从教材入手,对基础概念、原理、公式等要清晰。其次,多关注日常生活,生活处处是物理,把日常生活和物理知识相融合。
2.保持节奏,稳扎稳打
新课程学完之后,首轮知识点复习要紧跟老师的步伐,在复习阶段进行查漏补缺,将知识系统化,前后连贯,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做配套练习时,对新事例要善于转化、对标课本模型,找到考查点。
专题复习时,要学会归纳。比如电学,实验一图五用,欧姆定律的电路图稍加改动就可用来测电阻、电功率等,所以记住一个图相当于记住了五道题。再比如电学计算,将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电压电流特点结合在一起,再加上一个电功率、焦耳定律,这些基本上就可以把所有的电学计算解决掉。
冲刺阶段练习套卷时,要实现练一套就有一套的收获,态度上要重视,把每次的练习当成考试。考前认真准备,考后认真总结,错题要个个击破。这样在学考时就可以满怀信心地走进考场。
3.历年真题,把握方向
要重视历年真题的练习,选取符合江西省考试规律的试题进行训练。对做过的题目要进行归纳和总结,对自己做错的题目要认真分析原因,做好记录,并进行针对性训练,突破难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