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娟 任教于九江双语实验学校,高级教师,中共党员,江西省骨干教师,省名师培养对象;九江市初中化学中心组成员,九江市曾后生初中化学名师工作室成员;经开区初中化学中心组组长。曾获江西省教研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主持、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多篇文章在各级期刊获奖发表,多次获得教学技能比赛奖。
□ 九江双语实验学校 张娟
2025年江西省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是使用2024版新教材后的首考。保持了“稳中求变、变中创新”“重情境、强综合、有区分”的命题风格,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本”,依据课程标准,立足江西实际的命题原则,遵循“基础—素养—价值”命题逻辑,实现了新教材首考下的命题突破。试卷题型题量与2024年学考保持一致,容易题、中等题和较难题比例约45:21:4,难度系数约0.68,兼顾公平与选拔。试题主要呈现以下亮点:
一、家国情怀:红色基因与科技自信的交融
第14题以“井冈山、南昌、瑞金、安源”等红色地标为背景,将“金属的硬度与金属防锈”“天然纤维的辨别”“木炭的吸附性”“元素质量比的计算”等知识嵌入革命历史场景。让学科学习成为红色精神传承的载体,厚植家国认同。
第15题以航天科技为背景,从人造空气到钛合金材料,串联“氧气供呼吸”“蛋白质食物来源”“原子结构”“化合价”等考点,展现国家科技实力,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引导其将化学学习与国家发展相联系,锚定“科技报国”的理想坐标。
二、科学精神: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第6题以屠呦呦团队对“青蒿素”的研究为素材,考查化学性质的判断,呼应科学家“严谨观察、理性推导”的科学态度;第9题通过尿素合成的微观模型,推导反应规律,考查学生“微粒观”与逻辑推理能力,深化“透过现象探本质”的科学思维。
第18题围绕“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备”,搭建“实验设计、现象观察、结论归纳”等基本实验技能;第19题以“铁与氯化银的反应探究”为线索,设置“猜想、验证、反思”的思维链,引导学生质疑假设、实证推理、修正观点,淬炼科学探究的批判性思维,夯实实践能力。
三、社会担当:生态责任与健康观念的渗透
第3题以“东江源水资源保护”为情境,通过考查水体污染与防治,深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涵养生态责任与综合素养。
第4题聚焦“体重管理”,通过对“体育锻炼、健康烹饪、合理摄糖VS滥用减肥药”等行为地判断,传递“科学养生、珍爱生命”的价值取向,强化健康生活、合理用药的意识;第7题以“文字载体演变(甲骨→竹简→纸张→芯片)”为线索,展现化学对文明的推动作用,彰显“化学源于生活、赋能社会”的学科价值,引导学生理解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实践育人:工业应用与跨学科思维的拓展
第8题打破学科界限,融合“化学+农业(酸化土壤改良)、化学+环境(低碳行动)、化学+能源(燃料变迁)、化学+社会(垃圾分类)”,构建真实复杂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呼应“学以致用”的育人目标。
第17题以“工业废渣制备碳酸镁”为载体,考查酸的性质、过滤操作、除杂逻辑,串联物质转化与分离技术。诠释化学在绿色生产中的应用价值,培育学生“变废为宝”的创新意识。
五、细节设计:价值教育的潜移默化
第19题“反思提升”环节,强调通过证据修正观点的科学方法,与价值塑造有机耦合,实现“思维训练”与“品格涵养”的发展进阶。
第20题以“纯碱样品纯度测定”的工业场景为依托,在计算中渗透“严谨精确”的科学素养,让知识考查与素养培养自然结合。
这份试卷以“家国、科技、生活、生态等情境为脉络,核心主干知识为骨架,价值引领为魂”,构建“三位一体”的命题逻辑:学生解题时,既是化学本领的掌握者,更是家国情怀、科学精神、社会担当的思想浸润者。以化学之理为基,育时代新人为旨,真正实现了“核心素养”与“立德树人”的深度统一,诠释了新时代学考命题的育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