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梁汉明与庐山抗战纪念碑

刘为珍

  □ 刘为珍

  在庐山小天池,自莲花洞好汉坡通往牯岭街路口,矗立着一座塔状建筑,中间竖列“庐山抗战纪念碑”七个遒劲大字,在苍松翠柏簇拥之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距纪念碑不远处,立有一方褐底白字标牌,记载了《庐山抗战纪念碑修建始末》。据碑文所述:此碑修竣于2007年9月,“是年为‘七七事变’为纪念庐山独特的抗战经历,不忘国耻,激励后人,庐山管理局决定在小天池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九十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原址,按原形制修建为‘庐山抗战纪念碑’”。又述:“碑高9.9米,其中碑座高1.938米,占地面积119.38平方米。碑名由百岁老将军吕正操题文,碑文由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李国强先生撰文”。据了解,从纪念碑的高度、底座厚度,到占地面积等相关数据,都寄寓了设计者的深刻含义。其中,碑高9.9米,是指此碑在“陆军九十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原址上所修建;底座厚度1.938米,即说明陆军第九十九军的建军及其奔赴抗战前线的年份为1938年。占地面积的119.38平方米,则告白后人,在民族生死存亡攸关时刻,连同九十九军将士在内的中华儿女,义无反顾,奔赴抗日战场,浴血奋战,前仆后继,是他们下定“尺地寸草,不能放弃”的决心,用血肉之躯,终于将日寇铁蹄赶出国门!

  吴宗慈在《庐山续志稿》中也存录了原碑的修建经过及其规模:“陆军第九十九军辖六十、九二、九九、一九七四师。抗战以来,先后参加淞沪、鲁南、武汉、桂南及第一、二、三次长沙与常德、长衡各会战。或沥血孤营,或横尸敌阵,前仆后继,视死如归。胜利之后,该军军长梁汉明暨师长黄保德、艾叆、朱志席等共同决议建筑纪念碑一座于庐山。经报请上峰批准,选定碑址于小天池。该碑高三十英尺(0.3048米/英尺),碑座四方,碑身三角,上刻……题字二十八幅及碑记。另于后端三百英尺处建筑烈灵台一所,内供烈士牌位。路边入口处立牌坊一座。三十五年(1946年)四月兴工,九月完成,用款一千一百万元(旧币)”。

  与《庐山抗战纪念碑修建始末》牌相对应的,还另立一块大小相仿的由时任九十九军军长梁汉明亲自撰写,与副军长甘清池、参谋长梁为焯、师长黄保德、艾叆、朱志席同立的《碑文》,即碑志牌。碑志引经据典,从礼制开篇,到立碑意义收笔,文情并茂,一气呵成。先是追记了“本军先后所辖六十、九二、九九、一九七四师之众,奉命驰驱,转战南北,先后参加淞沪、鲁南、鄂南、南浔、桂南、长沙三次会战,及常德、长衡会战诸役”等抗战历程。再现了全体将士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的悲壮场面:“咸能尽死以成仁,舍身以取义。身经百战,躬冒矢石,出生入死,前仆后继,血溅沙场,膏涂原野……终战役也,本军壮烈牺牲者逾数万。”接着,对为国捐躯的将士,尤其是那些连名字也没有留下的无名烈士给予了高度评价:“诸先烈之尽力于国家民族,功已成矣,责已完矣,仁已至矣,义已尽矣!诚如国父所云:‘我死则国生矣,死且重于泰山。’不愧为知生以知死,知死乃为义死,是为不死。其死者暂聚之形,而生者浩然之气,灵爽不昧,常充乎两间。其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忘,唯我先烈当之。”

  “易水萧萧,壮士之魂不返;岳云黯黯,先轸之缘未归。思欲陈其梗概,叙彼平生,而又不克审其详,恐贻挂一漏万之愆。而慨乎英雄之无名也,然唯其无名,无以为名,昭乎日月,不足为明;萃乎泰山,不足为高;巍乎天地,不足为容也!兹当胜利复员之日,抚念首功,追铭伟绩,汉明等率全军将士建碑于斯,期诸先烈之丰功盛烈与庐山并峙不朽。俾后之瞻仰者将闻风兴起,有以激发义烈,淬励忠贞,而知所向往,意在斯欤!谨沥丹而为之志。”这是碑志的结束语,情真意切,至诚至尊,表明了立碑、树坊和修建灵台的意义之所在。

  于今,时虽过,而境未迁,品读此志,不仅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更加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也被作者梁汉明身为一员战将却兼备高超的文才而肃然起敬。

  梁汉明,字少辛,号星海,广东省茂名市信宜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出生于镇隆镇大水坡村一个家学渊源深厚的书香之家。父亲梁树熊,清朝秀才,光绪三十一年(1905)与高州(今茂名市)六县开明乡绅创办高州中学堂,担任监学和国文教师,后加入同盟会。1911年武昌起义后,梁树熊协助林云陔领导高州起义反正成功,林云陔任高州军政分府都督,梁树熊任分府民政长,转任孙中山总统府机要秘书,后历任茂名、鹤山、德庆等县县长之职。梁汉明自幼受教于父,后考入广州私立圣心中学读书,开始接受西式教育。毕业之后又以优秀成绩考入黄埔军校一期。扎实的国学功底,加上很早就显露出超常的军事才华,在黄埔及粤军圈内素以儒雅而称羡。

  1924年6月,梁汉明被黄埔军官学校录取为第一期正取生。1925年,作为学生军参加了两次讨伐陈炯明的东征战役,任排长。在战斗中带领全排战士冲锋陷阵,遇险不惊,初显军事才华。北伐战争中,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一师任排长,参加了汀泗桥、贺胜桥著名战役。又随军参加了攻取武昌城的攻坚战,率领战士冲锋在前。战斗中以胆略见称,遂由排长升任连长,不久再提拔为营长。1927年,调任江苏盐务缉私局,年底,调任驻无锡盐务缉私局第七营营长。

  1928年2月,国民政府建都南京后,电告各省设置绥靖公署,整理与建立地方自卫武装。同年四月,安徽省绥靖公署成立,不久成立省安保处。1930年,梁汉明任安徽省保安处第一团团长。1933年转任第37军第九十二师第五四七团团长。1936年,第九十二师由三团制扩编为两旅四团制,升任第九十二师第二七四旅旅长。

  抗战爆发后,升任第九十二师副师长,随部参加台儿庄会战和武汉保卫战等著名战役,屡立战功。1938年8月因功升任第九十二师师长。武汉失守后,第九十二师撤守通城西南天岳关一线,先后参加九岭阻击战,通城县争夺战等重要战役。

  1938年6月,为加强对遵义警备和湘黔公路护路军事力量,以第9军第九十九师为基础,扩编组建第99军,下辖第九十九师,直属军委会管辖。1939年春,37军调第九十二师、32军第一百四十二师改隶99军。梁汉明作为第九十二师师长,率部奉命从湖南湘潭移师广西参与桂南会战,与日军开始了昆仑关争夺战,同年12月29日,第99军和第5军向昆仑关发起正面总攻,日军凭借地形及装备优势,据险顽抗。第5军凭借机械优势,向守敌发起猛攻,第99军则凭全体抱着与敌血战到底的决心,以血肉之躯,发起连续进攻,战斗空前惨烈,血流成河,尸横遍野。至31日,终于取得了昆仑关大捷。

  随后,回师潇湘,率部参与长沙历次会战。1942年2月4日,在第三次长沙大会战中,配合友军由西北向西南,击溃长沙方面之敌; 7日,又在李家段、新开市和神鼎山截击日军第九旅团,激战至次日,取得歼敌大部的战果。梁汉明也因长沙会战有功,于1943年升任99军副军长,旋升中将军长,驻防湖南益阳。

  是时,日军急欲西进,倾巢而出,并吸取前三次会战失败教训,第四次会战改用重兵东西夹击方法,动用20万兵力,猛扑长沙。梁汉明率部负责湘阴江防与沅江湖防之守备任务,转战千里,阻止日军南下,完成了阻敌任务。

  长沙会战结束后,梁汉明又率部参加常德战役和长衡战役,均取得重大战果。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下旬,梁汉明奉命率99军从湖南移驻江西九江受降,并接替新三军防务。其间,在庐山小天池修建“陆军第九十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梁汉明自1937年8月参加淞沪会战以来,转战南北,身经百战,屡立战功。先后荣获甲种一等奖章、云麾奖章、忠勤勋章、胜利勋章等7枚。

  1946年3月,99军调防江阴。5月,99军改为整编六十九师,梁汉明任中将师长。不久,奉命率部参与苏中战役。华中野战军在司令员粟裕指挥下,以“七战七捷”的辉煌战绩,将六十九师打得一败再败,溃不成军。梁汉明也黯然解职,调任国防部中将参议。1947年薛岳任广东省主席,梁汉明应邀担任广东省第二保安师师长,驻扎广九铁路沿线。1949年10月,梁汉明携家移居香港,1953年迁居台湾。自后,虽海峡两隔,却隔不断对故乡的牵挂,对当年那段血火岁月刻骨铭心的回忆。

  “在抗战中,余任九十二师师长时,先后有十二个补充团的新兵调来,每团多则1200人,少亦700多人,个个都是父母最疼爱的儿子,而到了前方参战,大多数为国伤亡。据余回忆,抗战八年中,我军官兵在前线阵亡的共达一万零四百余人之多。想到此种天伦之爱,午夜思之,余不禁潸然泪下也!”这是1991年梁汉明将军从台湾给堂侄梁伯彦的书信。当时,他已年迈90高龄,距委任九十二师师长的1938年也有53年,每当夜阑人静之时,他回忆的不是当年驰骋沙场,战功显赫的荣耀;而潸然泪下的是,无数先烈献出了年轻生命,多少父母失去爱子的悲壮场景。

  “万水争流出海洋,千山雄立属华疆。共和五族永安乐,一统河山世富强。”这是他赠给陈燕茂的一首诗。陈燕茂为他的部属,曾任99军副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广东省政协第四、第五届委员、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昔日,大敌当前,两人并肩对日作战,如今,虽海隔两地,厮守相望,但是初心不改,那就是:“共和五族永安乐,一统河山世富强”!全诗起承转合,字里行间,无不彰显出一位老将军在垂暮之年的家国情怀。

  梁汉明,博学多才,除军事才华外,还擅长诗赋文章,写得一手好字。尤其是晚年,以诗书自娱。1996年2月,在台湾逝世,享年96岁。有《八十述怀诗集》等著作传世。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早读
   第03版:热读
   第04版:热读
   第05版:热读
   第06版:家居周刊
   第07版:家居
   第08版:公益
   第09版:文化周刊
   第10版:随笔
   第11版:小说
   第12版:浔阳楼
   第14版:方志
   第15版:生活家
   第16版:书架
梁汉明与庐山抗战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