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深秋,江风透着西伯利亚的寒意,却吹不凉九江人火热的心。当赣超的哨声第一次响起,九江——这座滨江之城就注定与激情相连。短短数月间,从7月的揭幕战到10月的季军赛,无论在烈日之下还是风雨之中,九江的蓝色浪潮从未停歇。这股热潮背后,是刻在九江人骨子里的精神底色——敢为人先的开放,兼容并蓄的气度,矢志不渝的追求,这些最终都化作绿茵场上的呐喊,凝聚成对城市最深厚的认同。
□ 本报记者 张新红 赵岑雨
追“足”若大江——奔腾不止
19世纪60年代,起源于英国的现代足球随着帝国舰队和水兵传入中国近代沿江通商口岸城市——九江,逐渐成为九江人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也催生出江西历史最悠久的球迷文化。可以说,足球不仅是九江人的共同记忆,更是这座历史名城的精神图腾之一。160余年来,九江人追逐足球的脚步从未停歇。
赣超联赛开赛至今,九江球迷的热情令全省侧目。揭幕战那一夜,超50万人次同时涌入九江市融媒体中心的直播间,为球队呐喊助威。从线上到线下,从屏幕前到看台上,一座城市的热情被一场比赛点燃。
曾经远离足球的邹华平回到了看台,古井无波的脸庞因为激情的呐喊而红润起来。“人到中年,囿于工作而逐渐忘却足球,但赣超又将我渐冷的心唤醒,抢到票在主场看过球,也有过随球队远赴赣州等地的经历。”
“足”下是热爱,是追随。赣超让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九江人,拥有了共同的情感归属。
他们中有老师、有学生、有医生、有企业员工——白天在各自岗位上努力工作,晚上则在看台上成为最响亮的声音。他们自发组成了5大球迷协会,会员逾10万人。从南山公园到胜利塔,每到比赛前夜,总能听到排练口号与战歌的声音。即使风雨突至,他们也从不退缩。
就在客场对阵新余前夜,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打乱了排练计划,500多名球迷挤在九江市文化艺术中心屋檐下继续练歌。雨声淅沥,歌声铿锵。
“以前我只是偶尔看看英超,现在每场赣超我都不想错过。”
“主场的氛围太震撼,跟家人一起看球,是生活里最幸福的事。”
“我从南昌来九江工作10年,这次终于觉得自己是‘九江人’了。”
这些来自不同球迷的留言,串起了赣超留给九江最珍贵的礼物——城市认同。它让人们因为一支球队而团结,也因为一场场比赛而重新认识自己的城市——原来九江不仅有庐山的云,也有燃烧的心;不仅有烟雨的诗意,更有拼搏的激情。
逐“新”如绿茵——生生不息
足球,就像跳动的音符,在“足”下变换旋律。球迷既是欣赏的观众,也是音乐制作人,与绿茵场上11人共同奏响激情乐章。拥有江湖气魄的九江人,在这里也同样敢为人先,引领球迷文化先风。
赣超刚启幕,九江霸王龙助威团的刘子健就创作了九江队战歌,旋律取自《只为大连》。“歌声能更好地表达对球队的支持,激发球迷的热情,所以开赛之初就琢磨着写这样一首歌。”
与他有着同样想法的,还有九江胜利塔球迷协会会长刘江。三场比赛后,刘江开始了创作之路。“这个时候协会才成立,我想一定要有会歌,凝聚球迷,为我们的城市加油。”这首《胜利!为九江》旋律来自前德甲凯泽斯劳滕助威歌,因为歌词简洁、节奏激昂而迅速在球迷中传唱开来。
战歌创作之风很快席卷九江,还有热心市民朱新军写了首《九江荣光》。在赣超联赛期间,围绕足球创作的民间歌曲不胜枚举。在这种简单而快乐的创作中,球迷们找到了情感共鸣,也由歌声凝聚成一个整体,不论是主场助威,还是客场远征,皆由歌声展现出一座城市的风采与气质。
为城市而战,为城市而歌。这股风从九江吹遍整个赣超联赛赛场,旋律也同样回响在江西省内其他地市的球场。
“开赛初,我们的助威还不是特别整齐,气势也略显不足。”在连云港球迷来浔时,九江球迷虚心求教,5大协会球迷开始集中,成立九江球迷大联盟。客场对阵赣州,九江球迷大联盟给赣州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人评价:“九江球迷绝对是赣超冠军级。”
自1848年现代足球起源始,不断融入的新元素使其成为世界第一运动。在百余年足球历史的浸润中,九江球迷秉持学习与创新的态度,开江西足球之先河。在赣超联赛中,这份敢为人先不仅是球迷精神的彰显,更是一座城市生命力与创造力的生动写照——以热爱为笔,以传承为基,在时代浪潮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浪漫似江湖——大度从容
在主场,九江球迷用行动诠释热情与大气。面对来自景德镇、南昌、上饶等地的远征球迷,他们准备了热气腾腾的萝卜饼、冰镇绿豆汤,用最地道的家乡味欢迎客人。那一句句“欢迎来九江”,是热情的邀约,更是城市的温度。
赣超联赛赛场的看台上,不仅有对抗,更有友谊。南昌球迷打出“英雄城笑迎浔阳客”,九江球迷回应“洪城浔阳共前进”;连云港球迷远道而来,双方高喊“赣G苏G一家亲”;黄石球迷跨省送来巨幅国旗,与九江球迷并肩高举——足球的热情让城市之间多了理解与尊重,也让“九江”两个字在更广阔的舞台上被看见。
赣超联赛让“九江”成为一个更有温度的名字。它让人们在呐喊中找到归属,在掌声中感受力量,在胜利与失败之间,体会到共同体的意义。
九江无缘决赛的那个夜晚,40岁的何燕流下了眼泪。“当我看苏超时,徐州队无缘决赛,我只是有一点伤心,但九江队晋级失败,我非常难受。”抹去眼泪,10月19日晚,何燕又站在了九龙广场大屏前,“无论如何,我都会为九江加油,因为我是九江人。”这一声,在场球迷为之鼓掌。此刻,抚州雨夜的绿茵场上空,同样凝聚了球迷的呐喊——“九江,加油!”
每一场比赛,都像一次城市的集体狂欢;每一次呐喊,都让九江的名字传得更远。
他们是赣超联赛最痴情的球迷,也是这座城市最热烈的灵魂。
他们在球场歌唱、在风雨中站立,用无数的掌声和泪光,为九江赢得了尊重与荣耀。
当夜幕再次降临,九江市体育中心的灯光亮起,看台上传来了熟悉的声音——“九江九江,威震四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