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这个承载着团圆与欢乐的传统佳节,美食自然是主角。从寓意吉祥的饺子,到象征年年有余的鱼,每一道菜肴都饱含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许。但在大快朵颐之际,若饮食不当,可能会给健康带来隐患。那么,春节究竟该怎么吃呢?
食物多样 谷类为主
春节餐桌上菜品丰富,但要确保食物多样。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每天应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主食不能被忽视,适量多吃谷类,如大米、白面、玉米、燕麦等,它们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能为节日期间的活动提供充足能量。比如早餐可以选择八宝粥,粗粮粥(包含多种谷物和豆类);午餐或晚餐的主食,除了大米饭,可将部分大米换成糙米、燕麦、玉米、小米等粗粮。还可搭配红薯、山药等薯类,丰富口感的同时,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多吃蔬菜 适量水果
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促进肠道蠕动,预防因节日期间食肉过多导致的便秘。建议每餐都有一半以上的蔬菜,不同颜色的蔬菜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绿色蔬菜如西兰花、青菜富含叶绿素、维生素C和叶酸;红色蔬菜如西红柿、红椒含有番茄红素和维生素A;橙色蔬菜如胡萝卜、南瓜富含胡萝卜素等。每天蔬菜摄入量应达到300~500克。
适量摄入鱼、禽、蛋、瘦肉
春节期间,肉类必不可少,但要控制量。优先选择鱼和禽类,它们富含优质蛋白质,且脂肪含量相对较低,尤其是鱼类,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健康有益。蛋类和瘦肉也是优质蛋白来源,但要避免食用过多加工肉类,如香肠、腊肉等,其含有较多的盐和亚硝酸盐,不利于健康。
合理搭配 避免重口味
春节聚餐,菜品口味往往偏重,高油、高盐、高糖食物较多。过量摄入这些食物会增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风险。在烹饪方式上,尽量选择清蒸、煮、炖等,减少油炸、油煎。比如,将红烧排骨改为清蒸排骨,既能保留营养,又能减少油脂摄入。对于高盐食物,可搭配清淡蔬菜一同食用,中和口味。
饮食规律 节制饮酒
春节期间,走亲访友,作息和饮食时间可能会被打乱,但尽量保持规律饮食。一日三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每餐吃到七八分饱就可以,这样有助于减轻肠胃负担。否则会加重肠胃负担,引起消化不良、胃痛等不适。饮酒要适量,过量饮酒会损害肝脏、心脏等器官。
(九江市妇幼保健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