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立秋里的九江人文

谢飞鹏

  □ 谢飞鹏

  立秋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是秋季的起始,在每年公历8月8日前后。这天斗指西南,太阳达黄经135°。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将立秋分为三候。初候凉风至:立秋之后,我国多地偏南风逐渐减少,开始刮偏北风,给人们带来丝丝凉意;二候白露降: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凉风刮来,形成一定温差,树叶上会凝结一颗颗晶莹的露珠;三候寒蝉鸣:这时太阳的热度一日不如一日,蝉也感受到了秋天的凉意,鸣叫得更加响亮、凄切。

  立秋不仅是时令节气,也是重要的传统节日。九江地区,立秋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风俗。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立秋,七月节。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揫”古通“揪”,有抓住、聚集、收敛的意思。也就是说,立秋之后,禾谷成熟,到了万物聚集而收获的季节。九江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到了立秋,水稻、豆类、花生以及其他大秋经济作物已经成熟待收,农村到处呈现繁忙的秋收景象。这些农作物收起来后,要晒干储藏起来。九江大部分地区是山区,村庄平地稀少,收取的农作物又多,一时没有那么多平整的地方摊开来晒干。但村民们自有办法,大家会充分利用房前屋后、自家窗台以及屋顶等空间,以架晒或挂晒的方式晾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形成了独特的晾晒方式,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富有诗意的传统农俗——“晒秋”。

  九江农村很多地方都有晒秋的风俗,武宁鲁溪镇双新村尤具特色。双新村位于幕阜山中段,全村平均海拔达470米,从山下仰望,仿佛处在云端。双新阳光充盈,村里人喜欢切萝卜条、做腌菜、磨薯粉。为了将这些东西晒干储存起来,立秋之后,人们把薯扎、盘箕、晒箕都搬出来,摆在门前,搁在凳上,或是干脆放到屋顶上,用来晒萝卜条、腌菜、薯粉或是辣椒。因而,在热艳的阳光下,晒着雪白的薯粉、干黄的萝卜条、褐黑的腌菜、火红的辣椒,成了这个村庄随处可见的美丽画面。

  九江立秋风俗,最吸引人的应该是“贴秋膘”。夏日炎炎,人们食欲往往不振,饮食清淡,体重因此会有所下降,俗称“苦夏”。为了验证,九江不少地方古人流行“以悬秤称人”。即将体重与立夏时相比,往往体重减轻。随着立秋来临,人们食欲逐渐旺盛,想要通过美食来弥补夏日损失的体重。尤其喜欢通过食用肉类等美食来补充营养、增加体重,所以叫“贴秋膘”。

  立秋时节,九江有很多用以“贴秋膘”的特色美食,如庐山石鸡、修水哨子、九江鱼块、糯米蒸排骨以及九江茶饼等。庐山石鸡是九江一道名菜,选用生长在阴涧岩壁洞穴中的蛙类烹饪而成。石鸡肉质鲜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哨子是修水、武宁一带的特色美食,以芋头、薯粉为皮,以猪肉、冬笋、香菇等食材为馅料。蒸熟后的哨子晶莹剔透、口感糯软、鲜香四溢、营养丰富。九江傍湖带江,鱼自然是常见的佳肴,九江鱼块就是地方名菜。新鲜的鱼肉经过油炸和烹制,外酥里嫩,再加上独特的调味料,鲜香麻辣,让人食欲大增。还有九江各地流行的糯米蒸排骨。通过合适的蒸煮,糯米吸收了排骨肉汁变得更加美味,排骨在糯米包裹下更加入味。茶饼则是九江有名的风味小吃。它色泽金黄、酥脆香甜。一口咬下,层层叠叠的酥皮与香甜的馅料在口中交融,茶油的清香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立秋时节品尝这些美食,不仅能满足口腹之欲,还能为身体补充满满的能量。这些美食还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寓意。‌石鸡‌凸显山野之珍,鱼块见证水产之丰,‌哨子代表能量积蓄,糯米蒸排骨寓意富足美好,‌茶饼则象征岁月的沉淀和生活的圆满。这些美食一同构成了多彩的九江地方风物画卷,也体现了九江人的睿智乐观以及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除了“贴秋膘”,九江还有一些特别的吃法。立秋日之夜可到别人家园地采摘少量瓜果蔬菜食用,谓“偷秋”(也称“摸秋”)。所谓“八月摸秋不为偷”,民间认可“偷秋”,不会视为偷。不少地方立秋日的夜间,各户男女老幼会围坐一起吃菱角、莲子、栗子等时令食物,称为“咬秋”。立秋日还作兴多吃西瓜,俗谓这天吃了西瓜,秋后不患肠胃病。同时希望通过啃食西瓜,能将凉爽的秋天紧紧“咬住”,从而抵御夏日的酷热。其实,无论“偷秋”“咬秋”或是吃西瓜,不仅别有情趣,也表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盼。

  立秋时节,九江还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如舞龙、舞狮、击鼓传花、挂秋千、赏月等传统节目,用以迎接秋天的到来。这些活动中,舞龙尤为著名。如湖口的草龙,俗名谷龙。湖口地处长江之滨、鄱阳湖出口处,盛产水稻。人们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立秋时节,会编扎草龙游舞祈祷。同时还有五谷灯衬托草龙表演。锣鼓响处,草龙左腾右跃,追逐五谷花灯,忽而在花灯中穿窜钻行,忽而在引球后摇头摆尾,忽而龙头钻龙尾,忽而龙尾缠龙头……整个过程妙趣横生,热闹非凡。另外,还有彭泽板凳龙、武宁稻草龙,使九江的舞龙文化显得多姿多彩。

  在九江,立秋也是一个重要的祭祀日子。人们会在这天祭祀祖先,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祭祀活动通常在清晨举行,会为祖先准备美食供品,以示思念和感恩之情。另外,部分地方还保留沐浴净身的习俗,寓意洗去暑气,清爽迎秋。同时也以此表达对岁月更替、时序轮换的敬重。

  除了独特的美食、丰富的民俗,九江立秋还有着迷人的美景。不要说天下名山庐山,天下名湖鄱阳湖,九江很多地方都有着如画的山水风光。到了立秋,苍山更具精神,绿水更有魅力,走出家门去郊外秋游再好不过。漫步乡村聆听鸟鸣虫唱,流连水滨畅览湖光水色,登上高山欣赏山峦叠嶂,定能让人心旷神怡、愉悦无比。

  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到了立秋,九江人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天气开始变得凉爽。正如南宋诗人刘翰在《立秋》中写的:“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但立秋是揪着“三伏”尾巴到来的节气,不等于气象学意义上的入秋,不是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天气并不会马上凉下来,往往还伴随着夏季的余热,有时还会出现短期回热天气,也就是民间所称的“秋老虎”发威。不少年份,不仅立秋热,处暑依然热,故有“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的说法。

  不过立秋以后,一场秋雨、一阵秋风就会造成一次降温,因而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虽然“秋老虎”余威犹在,但真正凉爽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早读
   第03版:热读
   第04版:热读
   第05版:热读
   第06版:家居周刊
   第07版:家居
   第08版:公益
   第09版:文化周刊
   第10版:随笔
   第11版:小说
   第12版:浔阳楼
   第14版:方志
   第15版:生活家
   第16版:书架
无限深情,尽在《一纸轻鸢》
立秋里的九江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