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雪琪 本报记者 樊绍红 文/摄
为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助推全市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指导学生高效学习,1月4日至5日,浔阳晚报特邀九江市第十一中学汪宇佳老师、九江晨光中学余曼琴老师,九江市同文中学熊杰老师、九江市田家炳实验中学但文文老师,做客九江名师公益直播间开展线上公益课。四位老师讲授的专题复习课干货满满,帮助同学们备战期末考试提供了有效帮助。
汪宇佳:初二英语作文提升方法
幽兰名师简介
汪宇佳 九江市第十一中学初二英语备课组组长,中学初级教师;从教6年,“一师一优课”获市级一等奖、初中英语教师录像课获市级二等奖等;多次指导学生在征文及英语展示活动中获奖。
1月4日晚8时,汪宇佳老师为全市初二学生带来了一堂干货满满的“英语作文复习”线上公益课。
课上,汪老师凭借其扎实的专业素养和出色的教学能力,深入分析近三年学考写作真题,指出了写作类别包括做法建议、写人叙事、说明介绍等,且体裁多为说明文,与生活联系紧密。以2024年学考作文题为例,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使文章内容丰富、逻辑清晰。
在复习指导中,汪老师着重强调写作步骤的重要性。从精准判断人称和时态,到精心列提纲,再到巧妙运用连接词使文章过渡自然,以及用高级词汇替换基础词汇、美化句子等,她都一一细致讲解。她以单元作文为例,如介绍旅游经历时,提醒学生注意时态为一般过去式,通过描述活动细节使文章生动;介绍个人习惯时,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句式阐述习惯的好坏,并表达保持好习惯的决心。
此外,汪老师还分享了众多写作提分技巧,如重点词汇替换、加入高级词汇和短语、运用教材重点句型、巧妙加入从句和感叹句、举例扩展句子、引用名言名句以及合理使用衔接词等,帮助学生丰富文章内容,提升语言表达水平。
整堂公益课,汪老师的讲解清晰透彻,实例丰富精彩。学生们认真聆听,积极互动,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熊杰:动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幽兰名师简介
熊杰 九江市同文中学物理教师,现在九江金安高级中学交流轮岗;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学物理二级教师;九江市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中荣获二等奖,撰写多篇论文获奖。
1月4日晚8时,熊杰老师为全市初三学生带来一堂题为“动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的线上公益课。
课上,熊老师首先分析了近几年学考中动态电路的考察情况,对历年真题进行了细致梳理,让学生们对该知识点有了清晰的认识。随后,他对滑片移动和开关通断引起的动态电路变化展开深入讲解。
讲解中,熊老师强调了重视基础知识的关键作用,在分析电路连接方式、电表测量对象以及各物理量变化时,不断提及物理概念、公式规律的准确理解与运用,如欧姆定律在判断电流、电压变化中的核心地位。他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电路中滑片移动或开关通断后的现象,思考其背后的原理,从而深入理解动态电路。在举例时,熊老师还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融入其中,如家庭电路中电器的工作状态变化类似电路的动态变化,以便培养学生多观察多思考的习惯。
熊老师还着重指导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每讲解完一部分内容,都会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知识点,梳理出清晰的知识框架,将动态电路知识与整个电学知识体系紧密相连。此外,他通过大量典型例题,向学生传授加强习题训练的要点,提醒学生注重解题质量,学会举一反三,及时整理错题,不断总结方法技巧。
听完公益课,学生不仅对动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明确了初中物理的学习方法。
余曼琴: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复习
幽兰名师简介
余曼琴 九江晨光初中物理老师,多次被评为校优秀教师。教学中,注重贯穿提高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讲课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细致入微。
1月5日晚,余曼琴老师从复习目的、内容、练习三个方面,为全市初二学生带来一场“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复习”的线上公益课。
余老师开篇点明复习目的,强调了提高自主学习中复习总结能力的重要意义,她鼓励学生将知识点串联成网,构建适合自己的逻辑体系。在讲解过程中,余老师详细阐述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核心要素,即焦距与物距的关系。她介绍了确定焦距的三种方法,包括题目直接给出、利用“平主过焦”和“U=V= 2f”等技巧,并结合三条特殊光线(过心不变、平主过焦、过焦平主),解释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通过一系列实例,展示了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去判断像的性质、位置以及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练习环节,余老师挑选了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例题,涵盖了找焦距、判断成像性质与应用等多种类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在课程结尾,余老师亲切寄语学生,保持愉快的学习心态,探寻适合自己的物理学习方法。课后,学生们纷纷表示,此次学习不仅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有了更为透彻的理解,还学到了实用的复习方法和解题技巧。
但文文:《常见气体的制取》专题复习
幽兰名师简介
但文文 九江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化学教师,中小学一级教师;从教8年,曾获柴桑区“基础教育精品课”一等奖和“教学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1月5日晚8时,但文文老师为全市初三学生带来一场“常见气体的制取”专题复习线上公益课。
讲解过程中,但老师结合学考考情,点明该专题在学考化学实验题中的分值情况,主要考察仪器识别、制取原理、实验装置和气体性质检验等。
但老师首先带领学生认识常见化学仪器,详细介绍其用途与使用注意事项。在讲解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的反应原理时,清晰列出高锰酸钾制氧气、过氧化氢制氧气、稀盐酸与大理石制二氧化碳的方程式。对于发生装置,她对比固体加热型和固液常温型,阐述选择依据、注意事项及各装置优缺点,如固体加热型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固液常温型长颈漏斗下端伸到液面下的目的等,还介绍了相关创新装置。在收集装置方面,但老师讲解了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的选择依据,以及多功能瓶在不同情况下的使用方法,如收集气体、测量体积等。最后,但老师讲解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检验与验满方法,以及气体干燥的相关知识。
讲解过程中,但老师通过典型例题与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题,及时巩固。
课后,但老师还贴心地为同学们分享了备考策略:一要梳理知识框架,将知识点系统化,例如把化学物质分类整理,让知识更有条理,便于记忆和运用;二要学会整理错题,认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再次犯错;三要模拟考试环境,做真题、模拟题,以此熟悉考试节奏,提升应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