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二爷

杨松华

  □ 杨松华

  至今,赣北长江边棠山村人仍尊称他为“老二爷”。

  老二爷在家中孩子里排老二,故称老二爷,才是对有功德之人的尊称。

  老二爷是抗日英烈!

  只是,老二爷年少时身形格外单薄,站江边,刮起一阵风似乎就能把他吹倒。他爹妈看着这个弱不禁风的儿子,忧心忡忡。在这兵荒马乱的世道,能保住小命似乎比别人更难。

  在别人的建议下,爹妈把十岁的老二爷送去邻乡跟了一名拳师学打拳,练壮体格,少受他人欺凌。两个月不到,拳师便把他放回家来,说他太瘦弱,不适合练武术壮身。

  回到家的老二爷反而悄悄地练起师傅教他的那点拳术。他怕邻居看见笑话,坚持每天三更起床,在自家后院“唰唰”地划动着小拳脚。寒冬腊月,外面凛冽寒风,下起冻雨他也要摸黑走进后院。爹妈看着心疼,叫他雨雪天就不要出来练拳。老二爷人小倒倔强得像条牯牛,依然每天半夜不间断练拳。

  有一次,他在江边玩耍,意外捡到一截大船用的弹簧,他爹一看,说这是船上吊货索具弹簧,你捡回家来干什么?他说,不干什么。

  后来,家人发现,老二爷先是把这截弹簧的一头绑在后院树上,双手拼命地拉扯。再后来,把弹簧从树上取下来,用双脚踩住弹簧的一头,双手往上提拉弹簧。几个冬去春来,又几度春花秋月,老二爷已变成一个壮实的青年,他一脚踩住弹簧,凭单手便可拉到肩膀高度;双手在胸前拉开弹簧举过头顶,下蹲时仍能保持弹簧的张力。

  1938年6月底,日寇侵占流泗镇,残暴行径令人发指。老二爷所在的棠山村也未能免除日寇的烧杀抢掠。桩桩件件野蛮罪行,触目惊心,同时也激发了当地民众誓死驱除日寇的决心。

  8月份,中共“江西省青年服务团”(后称战地工作团)来流泗、棠山等地演出抗日救亡戏剧歌曲,并举办抗日救亡训练班,老二爷热心参与,矢志革命。从此,老二爷便以做小生意为名,四处走动,宣传抗日政策,发动更多的青年加入抗日工作。

  这一年,中共武工队来彭泽湖口交界地棠山,开展建立赣北敌后根据地,广泛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打击敌特分子。老二爷一下带领十几名青年加入武工队。

  时值隆冬,武工队员们仍然穿不上棉衣,盖不上棉被。忽然接到侦探报告,日军的一艘汽船正由江下而来,而且汽船后面连着一个拖驳,此时正停泊在棠山附近江面检修,想是发动机出现故障。而天已经黑下来了。

  武工队长拍膝而起:“好,天助我也!既然有拖驳连着汽船,拖驳上必定有物资,正好解我燃眉之急。”

  队长紧急召人商量,决定马上行动,来一个黑夜截江夺船。

  十名武工队员,扮成渔民模样,分乘三只渔船从下游由远而近驶来。老二爷和一名大爹驾乘的渔船走在前面,扮演父子打鱼,正面驶向敌船。其他队员乘两只小船一左一右随后包抄过来。

  武工队长们分析是对的,押运鬼子不超出十人。

  远远地,老二爷看清楚敌船头站立两名鬼子兵在看哨,他让大爹故意拨弄两桨,搅起哗哗的击水声。果然,警觉的鬼子哨兵马上射来一道雪亮的探照灯,把渔船照个通亮。

  “八格牙路,夜晚的,什么地干活?”

  “我们父子打鱼的,天黑,撞上皇军,我们这就走开。”

  站在船头的老二爷巧妙应答。就在大爹趁势将船头拐弯行驶时,老二爷一下如江鸭展翅,身姿轻盈地从渔船跃上汽船头,他快如闪电地落在两名鬼子中间,左右胳膊一伸一扭,牢牢掐住两鬼子脖颈出不来气,片刻工夫鬼子双双奔赴黄泉。而舱内的其他鬼子竟毫无察觉。老二爷第一个朝舱内扔进一颗手榴弹,他随即又跳进渔船上,舱内的几名鬼子没有被炸死的,刚一露面,又被渔船上的武工队员开枪打死。

  拖驳上果然载有棉衣、棉被和一包包的大米等物资。

  事后,日军以为是抗日大部队所为,一直不敢过来。

  而老二爷超人的臂腕力不止被武工队员们知晓,更是让棠山老少百姓称颂赞叹。

  望夫山,位于彭湖交界处。日军在此设立据点,修筑了战壕和碉堡,可以居高临下控制四周村落,给游击根据地的活动和军事行动构成严重威胁,必须设法拔掉它。

  如何拔掉日军设此处据点,强攻不行,必须智取。

  这天,从山下走来五名民工,他们说要上山做苦工挣碗饭吃。人群里,有老二爷,原来他们都是武工队员扮演山下民工。他们已经侦察到,这几天,山上据点只留下不到二十名日军看守。机会难得,必须干掉据点。

  行至半山腰,一座铁门横在面前,两名端枪日兵拦住他们欲逐一检查。既然装扮苦力民工,自然从身上搜查不出什么来。轮到检查老二爷,老二爷忽然往铁门下靠去,两名日兵马上紧张地跟上来,大呼大叫:“你的,想干什么?”

  说时迟那时快,老二爷左右胳膊一抡一夹,夹得两名日本兵脖颈“咯吱”直响,他俩来不及动用手中的枪刀,便脚底板擦地几下,一命呜呼。老二爷与那三名队员迅速扒下鬼子死尸军服,让其中两名队员换上,又端起鬼子的枪装模作样地站起岗来。

  老二爷和另两名队员跨过铁门,径直往山上走来。而武工队的大队人马这时从一个山凹冲出,他们起跑时一个个动如脱兔,瞬间便冲过山腰铁门。

  等碉堡上的鬼子哨兵发现从天而降的神兵时,已经迟了,我军队员已经接近据点,距离太近,设置的两门高炮根本起不到发射作用。

  正是老二爷和那两名装扮成民工的队员没有引起据点内鬼子的注意,他们三人很快来到碉堡下,掏出藏在腰间的手枪一下干倒了守门的机枪手,这场战斗很快结束。

  老二爷在后来的一场战斗中光荣牺牲了。据从这场战斗中返回的队员描述:我军子弹全部打光了,老二爷率先抡起大刀冲向鬼子,他威猛有力,一连砍倒几名鬼子。最终不幸被敌人子弹打中胸部,他仍一个飞跃,将两名鬼子的脖颈死死地掐断在他的左右胳膊里。

  老二爷牺牲时,时年二十六岁,却永远成为棠山村人口中的“老二爷”。老二爷,本名张二华。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早读
   第03版:热读
   第04版:热读
   第05版:深读
   第06版:家居周刊
   第07版:家居
   第08版:公益
   第09版:文化周刊
   第10版:随笔
   第11版:小说
   第12版:浔阳楼
   第14版:方志
   第15版:生活家
   第16版:书架
老二爷
攀比的背后
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