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玉初
2024年,好像倏地一下就过完了。回望这一年,在时间的刻度盘上,我的2024年留下了几道长短不一,深浅各异的刻痕。
这一年,关心生命。在追求幸福的路上,少不了关注生命。2024年的年末,妻子的奶奶走完了95年的时光,在了无遗憾中油尽灯枯。传统观念中,这该是喜丧。可当它真的来临时,我的内心亦不免失落与伤感。那个老太太,有点驼背,颧骨突出,还有些洁癖……她的音容笑貌,长时间地浮现在我眼前。她从城里嫁到乡村,是因为爱。她把四个儿子抚养成人,两个儿子考上大学,在那个年代是极具远见的。丈夫十年前走后,晚年的她倔强地坚持独居养老,令人牵挂。于她而言,收获了自我与幸福,安然一生。
这一年,关心健康。对普通人而言,身体的健康是天大的事。十月份,大姐夫在上晚班时突感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他自己都惊讶到了——好好的人怎么就得了脑梗呢?好在并不严重。于是,入院治疗。遗憾的是,运气不在他这边。治疗的过程中,居然出现了脑出血的情况。好在也不是特别严重,及时治愈,但也留下了一些后遗症——眼睛看东西的宽度收窄了些。55岁的他在犹豫——是不是要提前退休了?他是一名机修技术工人,老板开的工资不低,但没有社保,好在稍有积蓄。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的身体时不时地出现腰痛、脚痛等毛病。去问医生,得到的结论是——年轻时劳累留下的老毛病。治疗方案以缓解症状为主,难以根治。母亲的胃还有些不舒服。多方寻医问药,也不得根治。中医让她少些牵挂。她却说,“自己的孩子,怎能不挂念呢?”那些毛病正是他们一生操劳的痕迹。与老人不同,读小学二年级的儿子通过打篮球、跑步等运动,感冒发烧之类的毛病明显少了,身体变得强壮了。这就是成长。家中其他人皆好,已是最大的幸福。
这一年,关心工作。工作是老百姓安身立命之本。感谢父母身体力行的教诲,全家都是勤快人。大姐家,女儿读大学,尚未毕业。大姐夫以后的工作,得看身体恢复的情况。大姐舍不得就此退休,说还要去原来的厂里再工作两年。二姐家,三人工作,一人读大学。虽说房地产业有些不景气,但荒年也不饿手艺人。二姐夫做得一手好木工,与二姐搭档,从不缺活做。现在市场上每月三四千元的工资能招个大学生。但二姐夫那样的手艺人,能顶五个大学生。他们的儿子在外地工作,也算安稳,女儿仍在读大学。三姐家,三姐夫在江苏打工,虽有波折,但仍然能保持着不错的收入。三姐则在家带两个小孩读高中,偶尔去服装厂打些零工,补贴家用。我自己的小家,工作较稳定,收入总体没有太大的起伏。只是,稿费少了些,零花钱得省着点用。外界风云变幻,国内的经济承压前行,人们还能辛苦并快乐地工作着,背后有国家的托底,也与个人的勤劳与坚韧密不可分。
这一年,关心餐桌。一日三餐,人间烟火。老百姓在这一年中体会到了高价蔬菜,也享受了从未有过的低价牛羊肉。这背后,大有玄机,或许还会稍稍改变大家的饮食习惯。面对我们餐桌上丰富的食物,要感谢大地的恩赐,要感谢自己的努力,亦要感谢国之安定。当“吃出健康”成为主旋律时,可别忘了节约。
这一年,关注拉扯。2024年,我们进行了一场又一场的拉扯。孩子读书与玩游戏之间的拉扯;大人刷视频与阅读之间的拉扯;久坐电脑前与运动之间的拉扯;好好睡觉与躺着刷剧之间的拉扯;网上购物与逛街之间的拉扯;疯狂内卷与躺平之间的拉扯……过去的一年,手机占去了我们太多的时间。翻找年初的计划与小目标,有很多未完成的事项。不是我们太忙了,而是太“闲”了,闲得手机不离手,让时间从指尖溜走。
这一年,关注了阅读和足球。个人的阅读计划虽有打折,总归是重新拾起了书本,读了十几本书,还带动小孩一起阅读,收获颇多。那个让人“爱之深,又怒其不争”的男足,依然处在低谷,但年轻人的成长又让人依稀看到了一点希望,但愿不要再落空。
这一年,还关注了国内的经济仍不瘟不火,孩子的考学压力依然很大,就业形势也不乐观……可喜的是,安定的社会环境是老百姓最大的福利。
一个普通人的2024年,留下的这些刻痕,在岁月的长河里可能很快就会被抹平,但之于个人,它又是那么郑重而珍贵。祈愿2025年,阳光明媚,一切顺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