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幽兰名师堂 精彩公益课

  扫码免费看回放

  □ 本报记者  樊绍红  文/摄

  为指导学生高效学习,助推全市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3月29日~30日,江西师大附属柴桑区实验学校娄萍萍老师、柴桑区第三中学王彩霞老师、九江一中南湖校区何梦霞老师做客浔阳晚报幽兰名师公益直播间,为七、九年级学生带来一节语文、两节英语专题复习课。三位老师精彩的课堂吸引了3万人次进行云端学习。

  娄萍萍:文学类文本表现手法探究

  幽兰名师简介

  娄萍萍 任教于江西师大附属柴桑区实验学校,中学一级教师,九江市骨干教师,九江市王芳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骨干成员;从教20年,多次获得优质课、微课等省、市级教学类竞赛一、二等奖;多次主持、参与省、市级语文学科课题研究。

  3月23日晚,一场知识的盛宴在网络云端展开,娄萍萍老师为我市初三学子们带来了一节精彩的公益课,课程聚焦于学考语文的关键考点——文学类文本表现手法。

  课上,娄萍萍老师首先依据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7~9年级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要求,让学生们明确掌握表现手法在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方面的重要性。娄老师告诉同学们,写作手法包含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而本次课程着重剖析表现手法,帮助学生们突破阅读和写作中的难点。

  为了让学生们轻松理解各类表现手法,娄老师列举了大量经典文学作品作为示例。在讲解象征手法时,以《未选择的路》《海燕》《白杨礼赞》为例,阐述其特点是将抽象情感具象化,借具体事物表达深刻内涵,这种手法让情感表达更含蓄,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文章感染力。托物言志手法则通过《紫藤萝瀑布》《陋室铭》《爱莲说》等文章展示,借对物品的描写表达作者志趣,凸显表达艺术性。对比手法在《故乡》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闰土和杨二嫂、“我”与闰土前后关系的对比,深刻揭示社会现实,强化文章艺术效果。

  除了上述表现手法,娄萍萍老师还深入讲解了衬托、抑扬、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联想想象、动静相衬、正侧面描写相结合、设悬念、埋伏笔、作铺垫等常见手法。每种手法都结合具体课文,如《藤野先生》《安塞腰鼓》《阿长与<山海经>》《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文章进行细致分析,让学生们清晰把握其特点、作用和答题模式。

  课程的最后,娄老师分享了文学类文本表现手法题的答题思路,强调先准确判断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阐述依据,最后围绕人物形象、文章中心简述作用。这一思路为学生们提供了清晰的解题方向,让学生们在面对这类题目时更有信心。

  此次公益课,娄萍萍老师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生动的讲解方式,为我市初三学子们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知识讲座。学生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对文学类文本表现手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王彩霞:七下英语单元话题作文专练

  幽兰名师简介

  王彩霞 柴桑区三中英语教研组长,中学一级教师;从教20余年,先后获市级先进教研工作者,柴桑区学科带头人、骨干优秀教师等荣誉,多次荣获市级说课,精品课和录像课一等奖;发表多篇国家级论文。

  3月23日晚,王彩霞老师为我市初一年级学生呈上一堂英语公益课。王老师聚焦英语写作领域,助力学生提升英语写作能力。

  课程伊始,王老师介绍了单元话题写作的概念和重要性。她指出,单元话题写作围绕教材单元核心主题展开,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书面表达,不仅能巩固知识,还能提升思维和语言运用能力,有助于学生了解多元文化并传播本土文化。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如何进行单元话题写作,王老师结合具体单元话题进行讲解。在“动物朋友”话题中,她以对话和文本示例引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最喜欢的动物,从动物的外貌、能力、习性、与人类的关系等方面展开描述。通过展示猴子的相关特征,如“pink face”“big eyes”“brown fur”“climb trees quickly”等,让学生们学会从多个角度描写动物。随后呈现的优秀范文,进一步让学生明晰写作思路,学会如何组织语言,将零散的信息整合成一篇逻辑清晰的文章。

  在“规则”这一话题上,王老师借助Alice与Dr Know的信件交流,让同学们讨论学校和家庭规则,并引导学生学会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讲解过程中,她强调了规则类话题写作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例如正确使用“mustn't”“have to”等情态动词。

  “保持健康”话题则充满活力。王老师通过PPT展示了滑板、慢跑、打棒球、游泳等运动方式,让学生了解到不同运动的益处,以及如何用英语描述自己最喜欢的运动等。在范文学习中,王老师教学生如何巧用连接词,如“First”“Second”“What's more”等,使文章层次分明、过渡自然。

  除了对具体话题的讲解,王老师还传授了写好话题作文的核心因素。她强调构建写作框架的重要性,建议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或大纲,清晰梳理文章的开头、主体和结尾。写作时要紧扣主题,积累主题词汇,学会同义词替换和运用固定搭配,保证语法准确性。同时,使用逻辑连接词和过渡句,让文章连贯流畅,书写也要保持整洁。

  这堂公益课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过王老师生动的讲解和实例分析,学生对英语单元话题写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何梦霞:解锁英语七选五解题密码

  幽兰名师简介

  何梦霞 中小学一级教师,九江一中南湖校区初中英语教研组长;先后获“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部优奖、市初中英语教师基本功一等奖、市录像课一等奖、全省第五届中小学班主任育人风采展示活动一等奖、全市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一等奖等。

  3月30日晚,九江一中何梦霞老师为初三学生带来一场聚焦英语七选五题型的公益课,助力提升英语解题能力。

  课程以一段别出心裁的视频开场。视频中,何老师班上的几名学生分享了对七选五题型的看法和解题思路,瞬间引发听课同学的共鸣。随后,何老师正式开讲,深入剖析七选五题型。她指出,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结构、整体内容及段落和句子之间逻辑关系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同学们了解到该题型多为说明文为主,话题广泛,涉及学习与成长、健康与生活、科技与社会等多个领域。选项类型包括主旨概括句、过渡性句子和注释性句子,这让同学们对七选五题型有了清晰的认知框架。

  讲解解题步骤时,何老师提出“一读、二理、三验”法。“一读”即知大意、览结构,要求同学们重点关注设空位置和选项句子类型,快速把握文章主旨与结构;“二理”是找线索、理逻辑,巧抓词汇复现和指代关系,分析上下文语境和逻辑关系。何老师以一篇介绍农业机器人的文章为例,借助“weedkillers”的原词复现和“but”的转折关系,帮助同学们精准判断选项;“三验”即代入答案,确保文意连贯、逻辑顺畅。

  为帮助同学们更好掌握技巧,何老师总结出三大解题策略。一是理清逻辑线,利用并列递进、转折、因果、解释等逻辑标志词,快速判断句子关系,如讲解“Smiles have power”段落时,用“Similarly”这一并列递进关系词,引导同学们理解上下文逻辑;二是观察空格位置,不同位置的句子功能各异,段标简洁且与小标题结构相符,段首多为主旨或过渡句,段中起过渡或注释作用,段尾常作结论、概括或过渡性句子;三是把握词汇衔接,留意原词、近反义、同源词复现及代词指代关系,从细节处精准解题。

  公益课结束后,同学们反馈,“这堂课让他们对七选五题型理解更深刻,掌握了实用的解题方法。非常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此类公益课程,帮助大家在英语学习中取得更好成绩。”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热读
   第03版:悦读
   第04版:悦读
   第05版:深读
   第06版:泛读
   第07版:健康
   第08版:视觉
   第09版:九江教育
   第10版:教育广角
   第11版:教学教研
   第12版:公益支教
   第13版:学在经开
   第14版:县区风采
   第15版:教师论坛
   第16版:校园文苑
幽兰名师堂 精彩公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