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家华
彭泽县马当镇,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吴头楚尾,赣皖交界,俗称赣东北“第一门户”。在马当镇的东北角,有一个规模不大的自然村,地处原杨柳、新安、船形和湖西四个行政村的交汇点,村名叫做“王八家”。王八家南向静如镜面的太泊湖,北临汹涌澎湃的浩浩长江,东延固若磐石的牛矶山,西望拔地而起突兀江面且陡峭险峻的著名军事要塞马当矶。
王八家前后有水,左右有山,不仅名称特别,地理位置也很奇特。千万不要误以为与乌龟王八有关,尽管寓意美好,代表着高贵和长寿;也不要误以为只有八户人家,现在已有二三十户的规模,一百多人口。说起这个村庄的名字,还有着一段名人轶事呢。时光追溯到大唐王朝,琅琊王氏之后王璧(公元845~912年),为东周太子晋第四十八世孙、东晋名相王导第二十世孙,是古徽州琅琊王氏迁祁之始祖。王璧为镇压地方武装叛乱,维护大唐江山和社会稳定,巩固李氏家族的统治地位,挂印出征,冲锋陷阵,立下了汗马功劳,被授予检校兵部尚书。功成名就之后,老年的璧公思量再三,决定告老还乡,解甲归田,远离庙堂之高,退处江湖之远,于是隐居在现在的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闪里镇的铜锣湾(又名湾坦)。这里山川秀美,环境幽雅,气候宜人,民风淳朴,因四面环山,形似铜锣而得名。
据家谱记载,璧公有九子(也称九房)二十三孙,分徙各地,散处江之东西,为江南王氏之望族。其中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牛头山镇的小河王村居民便是八房王思谅的后裔,八公思谅官至通议大夫,位居四品,后升至三品,为政日久,朝野称贤。后来不知是何缘故,或不甘贫穷逃避饥荒,或躲避战乱远离瘟疫,思谅后人即璧公后裔第十三世孙王子春(字廷皋)率领一家老小开始异地谋生,于清代康熙年间从安徽池州的小河王村依江而上,一路跋涉,沿途选址,最后看中了杨林湖(现马当镇杨柳村)这块风水宝地。这里位于长江和太泊湖水系之间的腹部陆地,离江边不远处有连绵起伏的群山环绕,山川之间有两道斜坡式的狭长荒野,东高西低,溪水潺潺。子春公带领家族成员将住房建立在中间一道宽敞的山坡之上,清一色的土木结构,穿枋设计,内有天井,坐北朝南,落户定居。然后垦荒造田,挖塘修渠,植树造林,繁衍生息。他们虽然迁往异地,远离老家,但是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先人,为了让后人记住身世,把根留住,于是他们把自己的村庄称为“王八家”(即王八房之意),从此周边的人们也便习惯于这么称呼,而且这种叫法一直延续至今。
王八家人一直秉承王氏祖训:“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恶,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乎让。此五者立身之本。”他们继承了祖辈们诚信善良、勤劳务实的优良传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分别在村前的前应山、狗应山和村后的鸡公山、团山等山脚地势较高处开垦了一块块的耕地,低凹处则修筑了一片片的农田。根据东高西低的地形特点,前后分别开挖了三座水塘,并在中间的新塘附近凿了一口水井,因此解决了村民们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后来又在村后不远处开沟拦坝,修筑了一条五六千米长十几米宽的五用水渠,上接新安水库,下连万里长江,保证了庄稼的旱涝保收。贴近村后先人们培植的那片树林也越来越茂盛,树身挺拔,树冠如盖,蝉噪鸟鸣,曲径通幽,成为一道抵御风沙的绿色屏障、一座提供休闲处所的天然氧吧,也是鸟儿们谈情说爱筑巢繁衍的世外乐园。只可惜后来承包到户之后被人为砍伐,成了一片荒坡。
多少年来,村民的生活一直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然而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爆发,日寇的侵略步步深入,所到之处疯狂实行烧杀抢“三光”政策。1938年6月底马当炮台失守,日军攻占了彭泽之后,村民们为躲避战火纷纷逃难到几十里外的大浩山,等到他们后来返回家乡时,才发现整个村庄早已化成了一堆灰烬,残垣断壁,一片狼藉。他们只好节衣缩食,就地取材,并在原来的旧址上自己动手,自行设计,相互帮助,重建家园。青砖小瓦人字屋脊的平房外形,从西往东,由低到高一字排开,看上去似乎带有徽派建筑的特色。
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长江水位逐年上涨,直接威胁到了沿江居民的生产生活以及人身财产安全,于是在扩社并队的那一年,这些原先长期住居在江堤上几百户操着桐城口音的外村移民全都搬迁到了王八家对面的山脚下,并在王八家人开垦的土地上依山建房,与王八家村分地而耕,分田而耘,充分体现了王八家人坦荡包容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沧海桑田,风云多变,一代又一代的王八家人,同中国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一样,历经了人间沧桑岁月磨难和风雨洗礼,他们忍辱负重,砥砺前行,表现了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顽强勤奋的美好品质。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村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村子里出现了第一代大学生,有了很多的能工巧匠。其中铁匠、木匠、砖匠和理发师、工程师、教师以及军人、公务员等各种手艺人和专业技术人员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还有建筑包工头,小摊小贩老板,外出打工族等,他们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才智,增加了家庭的收入,改善着日常的生活。以前的小瓦房已基本换成了小楼房,村前的泥巴路也全部变成了水泥路,逢年过节开回来的小轿车也停满了各家各户门前的晒场,村容村貌伴随着人们的精神面貌一起,在不知不觉间焕然一新,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