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介溪到介桥

朝颜

  □ 朝颜

  雨后初晴的夏日,我从新余市出发,来到了分宜县介溪湿地公园。此时微风拂面,数十个喷泉在湖面上列队舞蹈,搅动一湖潋滟的波光。空气清新甜润,一丛丛碧绿的芦苇在水边拔节生长。我站在湖岸上环顾四周,如黛的远山映衬着如镜的平湖,只觉天地都是明朗开阔的。我怎么能够相信,这么美的地方原只是一条人人避之不及的臭水沟?

  介溪,位于严嵩故里——分宜县分宜镇介桥古村,一头连着县城水路,一头挑着仙女湖入湖口。千百年来,溪流依傍着村庄潺潺流淌,百姓依赖着溪流繁衍生息。历史上的介溪,自然也曾清澈如许。严氏先祖严大华公择此地开基,除了看上一大片郁郁葱葱的樟树林,还与介溪给他带来的好感不无关系。故而,介桥村最初名叫介溪村。村以溪名,足见溪流于百姓生活之重要。后来,族人在介溪上建造了一座桥,名曰介桥,村名才又改为介桥村。

  处于分宜县城下游的地理位置,注定了介溪需要有藏污纳垢的博大胸怀。烟火人间,谁也离不开衣食住行、吃喝拉撒这些寻常事。人们在渴望优美环境的同时,也为环境制造着负担。雨污分流还未全面实施的年代,地表径流、县城生活污水一股脑地排向了河流,日复一日朝下游走。由于很多臭水沟连接至此,人们干脆管它叫龙须沟。曾经的风水宝地介桥村,就这么成了被污水包围的鸡肋村。

  我所立身的介溪湿地公园,就是曾经的污水集散中心龙须沟。介桥村的严氏村民们还清楚记得,湿地公园建成之前的那些年,一到雨季,上游的淤泥和垃圾就冲到了这里,水面上到处浮荡着肮脏的泡沫和塑料袋。久而久之,入湖口的淤泥竟积至齐腰深,苍蝇蚊子到处飞,空气中常常散发着一股难闻的气味。有条件的人家都往城里搬,留守的村民们常常望着臭水沟叹息,这老祖宗留下的好地方,还能安生住下去吗?

  2016年,介桥村民迎来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臭水沟”要进行大整治了。分宜县投资近两亿元,对入湖口以上的南排水渠采取了全线清淤,新建了三座分散式污水处理点,尤其是在这个地方规划了介溪湿地公园。工程启动后,村民们眼看着周围的环境一点点地发生变化,沥青路铺好了,游步道修起来了,浮游的垃圾不见了,水质肉眼可见的变清澈了。就在净化区和生态区之间,还修建起了一座美观大方的三孔石拱桥,远远望去,竟生出些西湖的韵致来。

  我走上宽阔的堤岸,穿过洁白如玉的石拱桥,行走在长长的湖边栈道上。我的左手边是青青的灌木,右手边是蔓生的水草,草木的清新气息一齐朝我的鼻腔涌来。天空中,几朵白云悠闲自在地开开合合;水面上,不时掠过一只飞快展翅的大鸟;而我的身边,正漫步着三五个愉快交谈的朋友,一切都让人感觉那么自然,那么美好。

  这时,一艘蓝色的小船缓缓地摇了过来。船上站着的,是一名年约五十的男人,只见他不时举起手中的长竹竿网兜,将近岸的浮游青苔悉数打捞起来,倒进船舱里。他身后的湖面,明显干净了许多。小船靠近后,能看到船舱里还躺着不少死去的贝壳。不用说,这位船夫就是湖面环境的清道夫了。我们和摇船人搭话,他说自己很乐意做这份工作,虽然一个人在水面上打捞,动作单调重复,还得忍受孤单,但看到湖面干净了,心情也舒畅了。

  不远处的芦苇荡里,传来野鸭欢快的叫声。我无法亲眼见到它们的身影,但我知道,这偌大的介溪湿地公园,安放有它们的秘密家园。它们在这里生存、捕食、繁衍,小日子别提多自在了。何止野鸭呢,据研究人员监测,每年秋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骨顶鸡会从东北迁徙而来,在这里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此外,湿地公园还栖息着白鹭、池鹭、黑水鸡、翠鸟等多种鸟类,简直是一个鸟的天堂。鸟类多是对环境极其敏感的精灵,它们选择在此安家落户,足以证明生态环境很是不错。

  沿湖环行,可见一个微型水质自动监测站矗立路旁。它是一个不知疲倦的水质守护神,每天坚持记录下各项数值。在它的身后,一个预埋在地下的排水管道正涌出一股清流,汇入一旁的介溪。侧耳聆听,那激扬的水花多么像在欢喜歌唱。工作人员告诉我,流入湿地公园的污水经过一道道处理,已经达到了地表水III类标准。介溪对岸,几只黑母鸡在清浅的溪流边机警地踱来踱去,伸长了尖喙寻觅着食物。河岸上,有一大片碧绿的田野,几头牛或站或卧,悠闲地吃着青草。偶尔有两头牛发起脾气来,作势要以牛角互抵,不一会儿又没事一样散开了。几头牛的身后,有一片茂密的竹林,隐约可见几幢青瓦白墙的平房。这场景,与我少时所熟悉的乡村生活何其相似。

  从出水口往前行,是一条宽阔的沥青路。道路旁边,两排垂柳枝叶相牵,搭成了一道翠绿的拱门。漫步在这宜人的绿拱门中,只觉神清气爽,简直想放声歌唱。我依然无法想象,这杨柳依依的美景与臭水沟之间的关联,但我由此相信,只要有改变环境的决心和力量,有生态的理念和科学的管理,人们就有理由迎接更美好的生活。

  离开介溪湿地公园,我们的下一站是拜访千年古村——介桥村。我在想,从鸡肋到福地,村里的百姓是否早已心安此处,值得拭目以待。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早读
   第03版:热读
   第04版:热读
   第05版:热读
   第06版:家居周刊
   第07版:家居
   第08版:公益
   第09版:文化周刊
   第10版:随笔
   第11版:小说
   第12版:浔阳楼
   第14版:方志
   第15版:生活家
   第16版:书架
立秋三候
危机四伏的丛林
游成一尾野生鱼
雾岛“鱼水情”
从介溪到介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