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仲冬寻春

宁琳净 摄

  □ 沈明明

  眼前,遍地黄金叶,有梧桐的,有银杏的,还有水杉的。

  日子,或好或歹,或喜或悲,一步一步永不回头地走到了眼下这个仲冬。空气,凝结了起来,寒冷在弥漫;四周的色彩,单调了起来;便是声音,似乎也静谧了许多;冷和静,就像燥和热那样,总在默默联姻;那个主宰光明和生命的太阳,也明显拖拉懒惰着迟到早退,日甚一日。

  景色肃杀,寒风习习。多数树木,只剩下裸露的枝干。挂零的枯叶,随处飘落,归无定所。许多曾经喧嚣的生灵,陆续掘洞冬眠。先前苦心积聚的能量,将慢慢释放在这个最长的黑夜,去呵护那个充满期待的逍遥梦乡。在漫长黑夜与难耐严寒之间,它们必须做出选择,是的,它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忍受黑暗。

  有时是希冀的等待,有时是无奈的煎熬,有时却也是很诗性的生存哲学。

  秋收冬藏。于冬季来说,面上的萧条枯槁,并不是真的死亡。甚至刚好相反,这恰好是生命最高智慧的物化见证:生命,对自然能量需求越低,存活的希望就越大。每一点能量的“冬藏”,都可能是来年春天绽放生命的种子。那个“一点”,就是春天生命复活的全部依据。

  寒风中,生命呈现出的收紧枯萎,其实,正是冬天尽善尽美的景致。若是比作人生,那是烟花散尽喧嚣远去之后,留下来的空灵静谧落花无声的大美境遇。意会这个冬天,便懂了人生需要耐得寂寞,不忘初衷,坚守信念,矢志不渝,为的是守住那“一点”能量——唯有如此,不远处,会款款走来那个祈盼中的春天。

  是的,春天能否如约而至,生命能否成功轮回,关键在于如何去经历这个属于自己的冬天。

  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守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是开阔勇毅的胸襟;俭,是素朴简单的生活;不敢为天下先,是生命安时守顺的自然法则。春天的花,该去春天盛开;秋天的果,该趁着秋色去成熟。如果春花执意“敢为天下先”,提早到冬天去开,那么,该是死定了的。如果秋果也要“为天下先”,执意成熟于盛夏,那么,结局很无奈,肯定是个青涩的苦果。

  所以,冬天无论如何寒冷,如何萧条,却是谁也绕不开的,也是谁也不能绕开的。因为,没有冬的积蓄和坚守,便没有春花烂漫,没有硕硕秋果。

  没有属于你的冬天,就没有属于你的春天。

  眼下正值仲冬,还有些天,就是冬至。太阳将在那一天结束迟到早退的节奏,逐步走上早起晚睡的正轨。光明和黑暗博弈的结局,是黑暗在且战且退。有了这一共识,便不会失去希望。

  是的,即便是这个灰色的仲冬,悉心去看,依然能读到春天的信息。户外,依然能猎色“春光”,能不时遇上种种无名小花。那些小花们,像是路标,提醒着过客——春天,前方100米,直行,无须拐弯!又像是警示牌,警告诸位——我注定殉难在这个冬天,前面严寒,如果执意前行,那么,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冬天既然已经来临,那么,春天还会远吗?人们熟悉的这句诗,应当如此去读:冬和春不是两重天。冬已经孕育了春的全部,春,不过是冬的脱胎释放而已。春会啥样?其实,那个冬,已经安排好了。不是吗?与其说,春是冬在时间上的延续,不如说,春是冬在空间上的展开。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早读
   第03版:悦读
   第04版:热读
   第05版:深读
   第06版:家居周刊
   第07版:家居
   第08版:公益
   第09版:文化周刊
   第10版:随笔
   第11版:小说
   第12版:浔阳楼
   第14版:方志
   第15版:生活家
   第16版:书架
仲冬寻春
石榴树上 最后一片叶子也落了
雪地上的麻雀 (外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