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梧桐影里夜生香

李公堤上的市井诗行

周慧超

  □ 本报记者 周慧超 文/摄

  华灯初上,甘棠湖与南门湖的粼粼波光将李公堤夹成一条金色缎带。这个九江人口中的“小坝”,在夜色中苏醒,梧桐枝叶滤过路灯,在地面上投下摇曳光斑。大学生歌手拨动吉他,无人值守的饰品摊位散发着清新的花香,走累的行人来一碗晶莹剔透的冰凉粉——这是“小坝”的夏夜画卷,一条浮在湖心的文艺街市正随暮色舒展。

  6月17日晚,初夏的晚风裹着水汽拂过堤岸。堤上人潮摩肩接踵,推婴儿车的夫妇、牵绳遛狗的年轻人、摇着蒲扇的老人,汇成一条流动的河,这便是九江人刻进骨子里的“走湖”仪式:沿着两湖漫步,让晚风涤尽一天的疲惫。

  行至中段,吉他弹唱声穿透人声熙攘。大学生郭文庆的歌单在木架上随风翻动,十几首手抄曲谱旁贴着收款码——“5元/首”。“赚得不多,但在这儿弹琴太舒服了!”他一边说,一边拨动琴弦,汗珠在额角发亮。白天燥热被夜风揉碎,他所处的这棵梧桐树下,成了天然音乐客厅,陌生人围着吉他听音乐聊音乐,也聊城市生活的酸甜苦辣。

  再向南行,一阵清冽茉莉香打碎了夏夜的闷热。树影下的小推车缀满鲜花手串、手机链,却不见摊主身影。纸牌上写着:“白玉兰花1元2朵,茉莉手串5元2串,请扫码自取。”穿汉服的姑娘挑了两串手链扫码付款,将芬芳的花瓣熟练戴在手腕上。

  晴朗的夜晚,九江城市的烟火画卷在梧桐夹道中铺展:老人守着两罐自酿蜂蜜,玻璃瓶上贴着手写标签;鲜榨果汁摊前排起小队,榨汁机轰鸣声里飞溅起清甜水雾;勾花发卡在灯下泛着柔光,毛线织成的星月图案引来孩童惊呼;最热闹的属9.9元推拿摊,三位白大褂师傅手指翻飞,一位五十来岁的妇女闭眼倚在折叠椅上,闭着眼和同伴闲聊。

  “从前走湖是清净,如今热闹得像逛庙会!”退休教师陈茂盛推着婴儿车笑言。他刚刚花了6元钱买了一碗冰粉,晶莹剔透的膏体晃动着山楂碎和葡萄干。

  小坝的夜市,没有标准的整齐划一,不见网红打卡的千篇一律,这些从市民生活缝隙里生长出的摊位,如同梧桐根系般自然蔓延。无需精心策划,这座江湖古城的浪漫,本就在市井长巷中生生不息。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梧桐影里夜生香~~~
跟着课本游九江滴滴一下快出发~~~
~~~
突击检查 交叉检查 暗访暗查~~~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早读
   第03版:热读
   第04版:热读
   第05版:深读
   第06版:家居周刊
   第07版:家居
   第08版:公益
   第09版:文化周刊
   第10版:随笔
   第11版:小说
   第12版:浔阳楼
   第14版:方志
   第15版:生活家
   第16版:书架
李公堤上的市井诗行
我市开启交通文旅融合新篇章
云海磅礴票价优 引来游客登匡庐
我市开展文旅市场“夏季清风”专项整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