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猪嘴吃人

杨松华

  □ 杨松华

  徐亮初到屏峰乡任乡长,就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

  这天,青竹村党支部书记老余找到他,把他拉到乡政府大院门前,指着对面那座形似卧猪的山包问:“那叫什么山?”

  徐亮答道:“听说,你们当地人叫它猪婆山。”

  “对啊,可现在有村民想炸掉它的猪嘴!”

  老余边说边抬手朝东北方向指去:“瞧见没?那就是张开的猪嘴。”

  徐亮放眼望去,应声道:“确实像一张大开的猪嘴。”

  老余语气顿时悲怆起来:“那张嘴正对着王花堰村,每隔三十年就要‘吃’一回人啊!”

  徐亮不禁皱了皱眉。他到任这个偏远乡镇才第三周,早就听说这里迷信风气浓厚,却没想到竟到如此地步。“一座小山,怎么会吃人?”他觉得难以置信。

  老余于是道出了原委。

  王花堰是青竹村的一个村民小组,历史上曾是个八十多户人家的大村落。后来人口逐年减少,如今只剩下五六户人家不愿搬走。村前那条河也叫王花堰河,河面不宽却很深,暗流湍急。据村里记载,每隔几十年,就有人在河中溺亡。最近的是三十年前,一名洗衣妇人被水流卷走;再往前推,是五十年前的一对母子落水丧生……今年暑假,更是一下子没了两个孩子——这不是“猪嘴吃人”是什么?村民请“神仙”来看,说是只有炸掉猪婆山那张“嘴”,才能保佑王花堰村日后平安。

  徐亮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他自然不信这些怪力乱神之说,但每隔几十年就有人在猪婆山嘴与王花堰村之间的河段溺亡,确是事实。今年暑假,一下子淹死了两个孩子,这更是绝不能忽视的悲剧!徐亮沉吟片刻,对老余说:“给我三天时间,我再具体了解一下。”

  送走老余,徐亮立即调阅了乡志和河流档案,并请来水利员询问。

  “王花堰河那段确实有些凶险,”水利员老周说,“水面看着平静,底下却有暗漩。河岸土质松软,很容易滑下去。”

  “为什么一直没有安装防护栏?”

  “穷啊,乡长。王花堰就剩下这么几户,县里拨的款项从来轮不到这儿。”

  第二天一早,徐亮约上支书老余,一同来到王花堰村。村落显得破败,十室九空,只有几缕炊烟表明还有人居住。

  他走上河岸,望向对面的猪婆山。朝阳初升,拉长了山体的影子,那突出的岩石果真极像一张张开的猪嘴,正对着王花堰村。即便他是个坚定的无神论者,也不由生出一丝寒意。

  他看见几个孩子正由大人陪同,小心翼翼地走过河坝,去村小上学。

  而同时,他也注意到,村里有两户人家门前还插着祭奠溺亡孩子的木牌。

  徐亮蹲下身,随手抠起一撮岸边的泥土——毫不费力,软泥便应手而落。忽然,他瞥见一丈开外生长着几株野生灌木,异常茂盛,恰好挡住了一部分望向“猪嘴”的视线。

  一个念头如电光石火般闪过他的脑海。

  “山嘴直冲村落,是风水大忌。煞气冲人,确实不吉利。”徐亮站起身,拍掉手中的泥土,竟这样对老余说道。

  “乡长,您同意炸山啦?”

  “不,山不能炸……”

  第三天,徐亮请老余召集王花堰全体村民到村委会开会。不仅现有的五六户都来了,许多已外迁的老村民也赶回来,大家都想看看这位新乡长如何解决“猪嘴吃人”的老难题。

  徐亮声音洪亮地说道:“乡亲们,经过调查,我不同意炸掉‘猪婆嘴’。”

  台下顿时一片哗然,几位老人激动地站起身想要反驳。

  徐亮抬手示意大家安静,继续说道:“请听我说完!猪婆山是自然山体,炸山不仅破坏环境,还可能引发山体滑坡。更重要的是,它是咱们屏峰乡的标志,是自然风景,不能随便破坏!”

  他顿了顿,观察大家的反应,又话锋一转:“不过,你们请‘神仙’所说的,也有道理。猪嘴直冲村子,确实不吉利。所以,我们要‘封猪嘴’——但不是动山,而是在河岸这一带种上一片高大乔木!让树木成为天然屏障。从村里望过去,看不见山嘴,煞气自然也就被挡住了!”

  人群里响起窃窃私语声,有人点头,有人仍摇头。

  “光挡住有什么用?”有人高声问。

  “当然不止!”徐亮提高嗓门,“我昨天已经连夜召开乡党委会议,决定在危险河段安装防护栏、设立警示牌。暑假期间还会安排专职巡河员。最关键的是,我们会清理河道,排除旋涡隐患!”

  讲到这里,徐亮忽然走下台,来到那两家失去孩子的父母面前,诚恳地说:“我知道,再多的措施也换不回你们孩子的生命。但我们可以一起努力,不让悲剧再发生。炸山只是一时痛快,种树才能福泽后代。”

  一场别开生面的“封猪嘴”工程就这样启动了。

  乡长徐亮带队,全体乡村干部连续植树三天,种下三百棵水杉和松树。同时,水利队也开始清理河道、排除隐患、安装防护设施。

  工程完工那天,徐亮和一众干部站在王花堰村口。新栽的树苗尚未成林,但已可以想象几年后绿树成荫的景象。河岸边,新装的防护栏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几块醒目的警示牌立在那里,提醒人们“水深危险”。

  “等树长高了,就真看不见那‘猪嘴’了。”支书老余欣慰地笑了。

  这时,一位老人突然走上前来,大声说道:“此乃吉兆。树木生气旺盛,可化煞为祥。”

  徐亮并不认识这位老人。老余连忙解释:“他就是我们当地有名的‘神仙’,当初就是他劝王花堰村民炸掉猪婆山嘴。”

  徐亮走到“神仙”面前,认真地问:“那您现在为什么说种树是吉兆呢?”

  老人面露惭愧,答道:“原先我只想到炸山能解除大家心里的恐惧。没想到植树造林、修建防护,比炸山更高明。还是政府有办法,真心为民啊!”

  一年后的夏天,徐亮再次来到王花堰。令他惊讶的是,村里竟然多了几户人家——有的是带孩子回老家过暑假的,甚至有两户干脆从城里搬回来,打算长住下去了。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早读
   第03版:热读
   第04版:热读
   第05版:热读
   第06版:家居周刊
   第07版:家居
   第08版:深读
   第09版:文化周刊
   第10版:随笔
   第11版:小说
   第12版:浔阳楼
   第14版:方志
   第15版:生活家
   第16版:书架
猪嘴吃人
猫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