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散文之清

——读《朱自清散文集》有感
曹伊敏

  □ 曹伊敏

  朱自清原名自华,后上大学改名自清,字佩弦,号秋实。

  作家取名都有一定的含义,“自清”取自屈原所写《楚辞》中的“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是想鞭策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保持清白,不同流合污。“佩弦”出自《韩非子》的“董安于性缓,佩弦自戒”,其寓意也大致相同。号“秋实”源于“春华秋实”,也是希望富有充分知识和经验。初听这位作家的姓名,就觉得他或如周敦颐《爱莲说》中的莲花,香远益清,出淤泥而不染,想着定是一个很清新脱俗、富有雅气的学者。

  朱自清散文从小学接触的《匆匆》《背影》到中学课本上的《荷塘月色》《春》,大众所了解熟络的多是描写景物的散文。无论是描写俗世烟火还是山河风物,对于这些文章的第一印象是语言优美。他的散文集内容大体可分为烟火、景物、旅行和杂谈四类。

  最为世人所称道的要算描写,着墨较出彩的关于山河景物的散文。从《荷塘月色》中来看,印象最深的一句便是“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则代表了大多数人日常生活的常态。如一道清流在这俗世的泥水中缓缓流淌着。此篇散文更像日记体,开头说心头颇不平静,故此散步于这院子,从而注意到这美景。描写荷塘月色其目的并不是单纯描写其美,而是因为其景是治愈安宁内心的,朱自清的眼镜是比单反更为大自然景物添加色彩的,把莲花比成“明珠,星星,美人”也运用通感,闻到莲花的清香似渺茫的歌声,更让人感觉舒适,在描写荷塘的四面道路,远山和杨柳时是把自己当成融于自然的一物来恣意观赏着她们,而开头的“这一片天地都是我的”“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却又是作者有点不能完全享受这自然美好的一丝酸楚苦闷。他是爱想象的,在散文中也常用古文诗句,于是赏景时又想着采莲,古时的采莲赋和西洲曲却又让他惦记着江南,真是个极爱美物的人。赏景时的静谧让朱自清内心平静了许多,以至于回家时妻子已熟睡,也说明作者赏景在院里逗留时间之久。

  整篇看来,作者是个爱自然万物的人,也认为“可爱者甚蕃”。即使心里不平静但赏景或许可以治愈一切。同时他也是一个平静理性的人,景随着他的步伐,步入我们眼帘,渐入佳境,闭上眼仿佛身临其境,随作者一同在院里赏着月。说着独处和日常琐事烦恼等便平淡地点缀着,转向景色,自然就把前面这些搁置一会,在当时社会政治立场分歧严重又混乱的情况下,能保持自己立场和慢节奏的散文作家,但我更想,把他称作一个诗人,因其散文意境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较为清新淡远,我想把他与王维相比拟再合适不过了。

  而表达时光匆匆,稍有些烟火俗世的《匆匆》更是把自己对时间流逝匆匆之感融入这自然景物中,把“燕子杨柳桃花”与日子相比,她们可再来,时光却不可追。又如针尖的水滴入大海,悄无声息,细想来又过了这么长时间。日子如轻烟如薄雾被吹散蒸融,连用几个问句“赤裸裸的来又回去,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感慨时光无情流逝,却并没有如《长歌行》中表现出时光虚度之感,只是平淡地抒发出来。表达出自己内心对时间流逝之快的疑问,是时间敏捷灵活又神秘地从我们指缝中流逝过去,文中语言也多用叠字“茫茫然”“伶伶俐俐”“赤裸裸”“斜斜”“悄悄”等让大家读起来朗朗上口又质朴贴切,浅显易懂却又富于深厚的含义。

  旅行断想的也写了不少,也多数作于中年时期,当时正值改进社在南京开第三届年会,爱热闹的他不想错失这次机会,便不远万里从浙江到江苏,最爱的是他写的《南京》,自谦写的是一个旅行人的断想,却是比当地人更加详细了解这地方的变迁,作者是偏爱古诗和历史的,由于南京是古时秦淮,便由南京的景色想到了六朝兴废,王谢风流,秦淮艳迹。这里更加确信作者是爱景的,如画一般美,把玄武湖比作明末画家“大涤子”的画,清凉山的景色像是出自清初画圣“王石谷”手中,明故宫的残景又让作者想到李白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雨花台的石子引出南宋豪放派诗人刘克庄的一首诗,转向视野,由古入新,讲起中山陵更是把红墙青瓦描写得色彩明丽,用茶馆美食结尾,说着板鸭趁热,肉肥厚才好吃。像一位资深十年之久的导游般,读着他的这篇文章就可以随着他一起旅行南京,共同领略其古韵风华。

  时论杂谈中主要写些对社会,人生和教育等当代现象和观念,如《忆》跋是作者读到好友俞平伯《忆》,由诗忆到自己小时候,寻旧梦儿时如同追寻旧日恋人,觉得旧梦只忆不追是对新梦的不辜负。《父母的责任》这一篇则详细阐述了当时中国父母对待子女的诸多态度,不是具体的刨根问底,而是通过平常大众父母对子女从古至今的态度转变切入,他也是最早注意父母责任重要性的一人,认为父母应以家人幼者为本位,以尊重孩子的想法为主,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另一个自己,更不是为了单纯的家族利益和传宗接代选择抚养子女。

  由于朱自清年轻时写的《春》《匆匆》等散文更为大众所熟知,导致大家对他刻板印象于其写景散文较为突出,课本上也多为此,使他其他散文的文学价值被低估。其实不然,朱自清晚期多写关于山河游记和人生感慨类散文更值得品味,相比早期的明丽,更具朴素酣畅、清丽浑厚之美,像一个百科全书般的诗人,随着他的文字进入他眼中的世界……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读《朱自清散文集》有感
~~~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早读
   第03版:热读
   第04版:热读
   第05版:社区
   第06版:家居周刊
   第07版:家居
   第08版:公益
   第09版:文化周刊
   第10版:随笔
   第11版:小说
   第12版:浔阳楼
   第14版:方志
   第15版:生活家
   第16版:书架
散文之清
我登上凌烟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