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血色记忆

吴盛福

  □ 吴盛福

  从彭泽县城往黄花镇,过铁路桥百米后右拐,沿柏油路行约300米即到黄花镇东风村横塘江自然村。距进村路口不到50米处,原来有个自然村刘家。一条铁路把刘家挡在了彭泽新城之外。因为与铁路靠得太近,三户人家已全部搬迁。如今,地图上仍然留有这个村子的名称和定位,可是到了实地,已经看不到任何踪影了。然而,八十多年前,这里是有着一两百户人家、上千人口的刘家村——青瓦连绵的屋舍沿着山坳铺开,村前的稻田间流淌着清澈的溪水,村口老槐树下总聚集着纳凉的老人和嬉闹的孩童。直到日军的铁蹄踏碎了这份安宁。

  1938年6月,江南梅雨时节连绵的阴雨却挡不住蔓延的战火。6月24日,日本高桥部队突破马当防线,炮声像闷雷一样滚过彭泽的天空。

  中国军民在彭泽城郊顽强抵抗了五天五夜。6月29日清晨,日军的飞机掠过彭泽小城上空,投下一枚枚炸弹。傍晚,彭泽县城沦陷了。消息传来,村里的炊烟一下子稀疏了——能走的人都连夜收拾包袱,跟着逃难的人流往深山里跑;来不及走的老弱病残,只能锁好门窗躲在家里,祈祷厄运不要降临。

  谁也没想到,灾祸会因一个茶叶贩子而起。丁德伢是邻村出了名的“软骨头”,那天他挑着一担粗茶想绕道去县城贩卖,刚走到半路就被日军抓住。鬼子把刺刀架在他脖子上,他尿了一裤子,磕头如捣蒜般。为了活命,他抖着嗓子说出了自己道听途说的消息:“东风刘家……刘家村里有游击队……”其实他哪见过什么游击队,不过是想编造消息换条狗命。

  7月1日天刚蒙蒙亮,晨雾还没散尽,三百多名日军就端着步枪包围了刘家村。当时在村边放牛的刘老五,看到穿黄军装的鬼子从三个方向包抄过来,枪上的刺刀在雾里闪着寒光。他扔下牛绳就往村里跑,边跑边喊:“鬼子来了!快跑啊!”可已经来不及了,日军的机枪架在了村口的老槐树上,子弹像雨点一样扫向奔逃的村民。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成了幸存者永生难忘的噩梦。日军把刘家村及附近横塘江、四房王等村子的男女老少——抱着婴儿的妇人、拄着拐杖的老人、吓得浑身发抖的孩子——像赶牲口一样往村前的排涝沟赶。那条沟是村民们几年前一起挖的,两米多深、三米多宽,原本是用来排稻田积水和泄洪的,此刻却成了人间地狱。沟边的野草被踩得稀烂,孩子们的哭声、老人们的哀叹声混在一起,被日军的呵斥声和枪托砸人的闷响淹没。

  住在村东头的刘二婶,当时正抱着三岁的儿子躲在柴房,被两个日军拖出来时,她死死抱住门框不肯松手,日军一刀劈在门框上,木屑溅了她一脸。她看着儿子吓得发紫的小脸,只能咬着牙跟着走。到了沟边,她看到自己的丈夫被日军用枪托砸倒在地,嘴角淌着血,却还在挣扎着喊:“别碰我的老婆孩子!”话音未落,就被一枪击中胸膛,倒在沟边不再动弹。

  日军的兽行在上午九点多达到顶峰。随着指挥官一声令下,机枪开始疯狂扫射。子弹穿过人群,带起一股股血雾,哭喊声瞬间变成此起彼伏的惨叫。有人想往沟外爬,被日军用刺刀挑回去;有人把孩子护在身下,自己后背被打成蜂窝;还有白发苍苍的老人,颤抖着举起双手,却照样没能逃过一劫。横塘江村的江大爷,当时被挤在沟中间,他亲眼看到身边的人一个个倒下,鲜血顺着沟底的泥水往低处流,腥味呛得人喘不过气。他下意识地趴在地上,被后面倒下的人压在身下。

  为了掩盖罪行,日军用铁锹和锄头把尸体往沟里推,再填上厚厚的黄土。有个还没断气的少年从土里伸出手,挣扎着想要爬出来,被一个日军用脚狠狠踩下去,再一锹土盖了上去。填完沟后,日军又在村里放起了火,刘家村一百多间房屋在烈焰中噼啪作响,横梁烧断的声音像鬼哭一样。大火烧了整整一天,黑烟遮天蔽日,连几里外都能看见。

  那天,刘家村有对兄弟,天不亮就去山里砍柴,幸免于难。傍晚他们挑着柴捆回家,远远看到村子方向一片漆黑,还以为是起了大雾。走到村口,却发现老槐树被烧得只剩下半截树干,原本熟悉的屋舍变成了一片焦黑的废墟,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烟味和说不出的腥气。他们哭喊着爹娘冲进村子,只看到断壁残垣间散落着烧焦的衣物、铁犁头和耙钉。哥俩在自家院子里捡到了妹妹常戴的银镯子,镯子已经被烧得变了形,上面还沾着黑色的污渍,他一下子瘫坐在地上,号啕大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外逃难的刘家村人陆续回来。他们在废墟上重建家园,想把日子重新过起来。1952年春天,村里人商量着打口井,解决吃水问题。井打到丈把深时,挖出来的泥土突然变成了暗红色。井水抽上来后,无论怎么沉淀,都带着一股淡淡的血腥味,烧开后更是腥得让人反胃。信奉迷信的老人说:“这是打到龙筋上了,不吉利啊!”消息传开后,村民们心里发毛,又开始陆陆续续往外迁,最后只剩下三户人家守着这片伤心地。

  2005年彭泽修建铁路时,施工队的挖土机在那段排涝沟旧址作业,一铲下去就掘出了大批骨骸。白花花的骨头堆在一起,有的上面还留着明显的刀痕和弹孔,旁边散落着生锈的铜钱、破碎的瓷碗和小孩戴的长命锁。施工人员吓得赶紧停工,文物保护部门的专家赶来后,在周围展开勘察,最终确认这里就是当年日军屠杀平民的埋人坑。

  如今,火车从遗址旁呼啸而过,载着乘客奔向远方。偶尔有老人带着孩子来到这里,指着那片长满青草的土地,讲述八十多年前的惨剧。风吹过沟边的野花,仿佛还能听到当年无辜亡魂的哀鸣。抗日战争胜利已经八十年了,彭泽县城早已高楼林立,长江边的轮船笛声悠扬,但刘家村的故事像警钟一样提醒着我们:那些浸在血里的记忆,永远不能忘;那些用生命换来的和平,永远要珍惜。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早读
   第03版:热读
   第04版:热读
   第05版:社区
   第06版:家居周刊
   第07版:家居
   第08版:公益
   第09版:文化周刊
   第10版:随笔
   第11版:小说
   第12版:浔阳楼
   第14版:方志
   第15版:生活家
   第16版:书架
“强基立派”雷金玉
血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