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论数学错题演变规律与再利用

  □ 九江经开区港城中学  张紫琪

  在数学学习的漫漫长路中,错题就像潜伏在暗处的礁石,稍有不慎,便会让我们的学习航船偏离预定的航道。但如果能深入探寻错题的演变规律,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些曾经的失误便能转化为宝贵的学习资源,助力我们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乘风破浪。以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上下册、八年级上下册的学习内容为例,其中错题的演变规律丰富且具有启发性。

  七年级数学知识是从基础的有理数运算、代数式认知逐步向方程等知识过渡的。在这一阶段,学生的错题主要集中在概念理解不透彻以及运算失误方面。比如在有理数运算时,对正负数概念理解存在偏差,就容易导致符号运算出错,而这种错误在后续整式运算中,可能会演变成合并同类项时符号处理不当。随着学习推进到方程部分,若对等式性质理解不充分,移项时就会出现错误,这本质上是前期运算错误在新知识点上的延伸。

  到了八年级,知识难度显著提升,几何图形与函数等知识接踵而至。以三角形全等证明为例,学生起初可能因为找不全证明所需条件而导致证明失败。在函数部分,若对函数概念理解模糊,在求函数解析式、分析函数图像时就会频繁出错,这与七年级初步认识变量关系时的错误有着内在关联,是从简单数量关系理解错误向复杂函数关系错误的一种演变。

  既然错题有着如此清晰的演变规律,那么如何将其再利用,为学习提供助力呢?建立错题本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把七年级和八年级的错题按代数、几何等板块进行分类整理,再细分到具体知识点,详细记录题目、错误解法、正确解答以及错误原因分析。比如,针对七年级有理数运算错题,在错题本上要注明是对运算法则记忆模糊,还是因为粗心导致符号错误。对于八年级几何证明错题,则要分析是对定理应用不熟练,还是对图形特征观察不够细致。通过这样的整理,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自己在不同学习阶段的错误演变轨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巩固。

  利用错题开展变式训练,也是提升学习效果的良方。依据错题演变规律,对题目进行适当改编。比如在七年级方程错题中,改变方程的系数、未知数的位置,让学生重新求解,以此强化对方程解法的掌握。针对八年级函数错题,可以改变函数的条件,像在一次函数中改变斜率或截距,让学生重新分析函数性质及绘制图像,从而加深对函数本质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错题演变的逻辑,提升应对不同题型的能力。

  错题演变规律宛如隐藏在数学学习道路上的地图线索,引领我们找到知识漏洞。而错题再利用则是填补这些漏洞、提升学习能力的有力工具。通过对错题的深入研究与合理运用,我们必定能在数学学习中不断进步,逐个攻克知识难关。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热读
   第03版:悦读
   第04版:悦读
   第05版:深读
   第06版:泛读
   第07版:健康
   第08版:视觉
   第09版:九江教育
   第10版:教育广角
   第11版:教学教研
   第12版:公益支教
   第13版:学在经开
   第14版:县区风采
   第15版:教师论坛
   第16版:校园文苑
小学生汉语拼音学习兴趣研究
十年琴声润童心
论数学错题演变规律与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