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诗彪
县博物馆文物专家李文博携实习生小张前往万家岭大捷战场遗址腹地哔叽村征集抗战遗物,一进村就遭遇村民戒备。双方从误解到理解,从扫帚伺候到雨夜抢险,通过日军饭盒、支前日记、弹药箱等文物的发现,揭开尘封已久的抗战记忆,最终共同建起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下乡遇阻
三月的清晨,刚下过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赣北万家岭大捷战场遗址绵延不断的小丘陵,云雾缭绕的小山村,弯曲泥泞的村道。县博物馆副馆长李文博与青年干部小张拉着行李箱吃力地行走着,他们此行的目的,就是去一个叫哔叽街的小村庄征集抗战遗物,为即将建成的万家岭大捷纪念馆补充展品。
“馆长,高德导航明明说‘已到达目的地’,可这山旮旯岔路多,转几圈又转回来了!”小张急得直擦汗。
李文博镇定地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说:“万家岭战役战场遗址是省级文保单位,核心区域方圆10平方公里。哔叽街一带是打得最惨烈的地方,咱们今天一定要找到有用的征集线索!”
小张说:“听说1958年大跃进大炼钢铁运动时,这里山上经常有炮弹爆炸,有一次还发生过三天三夜的山火,有不少村民无辜负伤,不是断胳膊,就是断腿呢!”
李文博点了点头说:“这个地方很神奇,当年日军106师团行进到这里,罗盘上的指南针全部失灵、滴溜乱转,他们像无头苍蝇四处乱窜,最后乖乖钻进我们中国军队布设的口袋阵。”
小张又琢磨开了,“馆长,还有一点我不明白,这个小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离县城又那么远,为什么称‘街’呢?”
李文博眼望远方说:“说来话长,原来古代这里处在官方驿道边,是山里人通往县城的必经之路,村民们擅长染哔叽布,时间一长,就成了交易布匹之地,故称哔叽街。万家岭大捷时,中国军队巧用口袋战术,这里有一个张古山,就是扎口袋的地方,翻过去可直达省城南昌。”
小张点头说:“明白了,原来这个地方以前是交通要道、军事要冲!”
李文博是县里研究万家岭大捷的专家,他知道战役最惨烈处就在哔叽街,上世纪80年代,还有老乡把子弹里的火药倒进玻璃瓶穿上雷管做成炸药炸鱼,有的刚甩出手就爆炸酿成事故。
李文博心里暗下决心,悲剧不能再重演了!
这时,有一位老大爷拉着人力板车从远处过来,车上满满的大白菜颠簸摇动。
小张忙上前挥手招呼,“大爷,您贵姓?”
“我免贵姓赵,有么事吗?”赵大爷停下来,看着眼前两个陌生人。
“赵大爷!我们是县里来收集抗战文物的!请问这里就是哔叽街吗?”
赵大爷上下打量后说:“前面就是。什么文物?俺家只有两个破腌菜坛子!别的啥也没有。”
老人随即警惕起来,“你俩该不会又是来倒卖古董的文物贩子吧?昨天还来了一个鬼头鬼脑的,骗走了先富侄子的一个老钢盔!”
李文博忙从兜里掏出工作证,“赵大爷你好,我们是正规单位派来的!这是我的工作证,上面有县博物馆盖的公章……”
赵大爷瞄了一眼,头撇向一边,“别忽悠我了,大白萝卜章一雕,一样能造假!当年是日本鬼子来杀人,现在是江湖骗子来抢物,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哼!”说完抬腿弯腰拉起板车就走,白菜滚落几颗下来。
小张跟着上前边捡起地上的白菜边喊,“大爷,菜掉了!别走呀,我们真不是坏人!”
赵大爷头也不回,大声说道:“别蒙骗我老人家了,要真是来办正经事,证明自己是正经人,就去找村干部。菜掉了没事,人的良心不能掉!”
小张一脸懵懂站在那里,“馆长,这里的村民防我们像防贼似的,我们也没招惹他们呀!”
李文博神情镇定地说:“这里的先辈们经历过空前残酷的抗战,警惕性自然是高的。”
远处传来摩托轰鸣声,村主任王大汉急匆匆赶来,一连串娴熟的刹车、熄火、撇腿下车,王大汉上前握住李文博的手:“李馆长,听乡里领导说你们来了,估计你们走迷路了,不好意思,来晚了哈!”
李文博微笑地说:“王主任你好,没事,村里事多,麻烦你们了!”
王大汉拍拍李文博的肩膀,面露难色:“实不相瞒,哔叽街抗战遗物肯定有,但文物骗子经常骚扰,我们也联系派出所来赶了几回。村民们上当多了,不太相信生人。”
小张不假思索地说:“主任帮我们证明一下不就行了?”
王大汉说:“证明没有问题,只是涉及村民切身利益,没有那么简单!这样,我晚上在村民微信群里发动一下,看看情况再说吧!”
李文博信心满满地说:“没事的,有村里支持就行!”
王大汉借坡下驴说:“好的好的,正好这两天县水利局来验收小山塘改造项目,我就暂时失陪了!哦,村中有一间老屋,曾是当年支前队指挥部,到时去里面看看,说不定有好东西。我就先走了!”
说完发动摩托马达,掉头一溜烟离去。
李文博招手说:“好的,再见,王主任!”
文物现身
李文博和小张继续沿着简易不平的村道朝前走,不久就到了一个小村庄,村头有一块大石头,上雕刻“哔叽街”。村子里里外外干净整洁,柴火垛码得整整齐齐。两人来到一户农家竹篱笆墙外,正好看到刚刚碰面的赵大爷在院里喂鸡。
小张眼尖,好像一下子发现了“新大陆”,激动地轻声说:“馆长!快看快看,那旧饭盒特别像当年侵华日军的标配行军装备!极有可能是我们需要的东西!”
李文博也有些惊喜,“万家岭战役时日军106师团被全歼,这里是敌我双方五上五下打拉锯战的地方。嗯,这饭盒能进纪念馆!”
两人情不自禁推开栅栏门入院,惊得鸡鸭乱飞,一只小黑狗狂吠欲上扑,两人吓得直哆嗦。
这时有位大婶从屋里朝着两人冲过来,手里举把竹扫帚吼道:“真是胆大包天,大白天来了偷鸡贼!老头子,把院门关起来,看我不打死你们!”
小张急忙往一边躲闪:“大娘!误会误会,我们是来偷……不,是来抢救抗战文物的!”
赵大婶似乎没听清,继续追着打,“什么,来抢屋里东西来了,这是万恶的‘小鬼子’又进村了,更要打!”
眼瞅着扫帚就要打到李文博的身上,赵大爷连忙上前制止,“老婆子,快快停手,他们看上去斯斯文文的,不像坏人!”
赵大婶停住,怒气冲冲地说:“小白脸子,没有好心眼子。当年日本鬼子也有很多戴眼镜的,看上去人模狗样,那心肠比恶鬼还要毒呢!”
李文博满脸堆笑上前:“大娘,大娘,我们是城里博物馆的公家人!刚刚在村口还和你们村主任王大汉见了面呢!”
赵大婶不相信,“你糊弄傻小子呢,我怎么相信你见了大汉?那可是我娘家大侄子,村里二把手!”
小张上前解释,“真的,大娘,刚才真见了王主任,他要去参加小山塘工程验收,暂时没工夫陪我们。”
赵婶不屑一顾地说:“编得跟真的似的,别蒙我哈,我打个电话核实一下不就知道了吗?”
李文博挑起大拇指,“还是大娘警惕性高,不愧是老区群众,可以,你打一下看看,如果是假的,任您处置哈。”
赵婶拿出老年手机拨号,“喂,是大汉吗,刚才有两个外地人来村里,说是跟你见过面,说你认识他们,来收什么物的,我们看他们不像什么好人……哦,哦,我知道了。”
小张近前俏皮地说:“大娘!没骗你吧!我们李馆长可是南昌大学历史系高材生呢!县里鼎鼎大名的历史专家!”
赵婶停住手上下打量,瞬间脸上阴转多云,满脸堆笑地说:“哎呀,这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李馆长,不要见怪哈。”
李文博不由得脸一红,“大娘,不好意思,惊着你们了,我们刚才是情不自禁看到了好东西,就直接闯了进来,打扰了哈!”
赵婶不解地问:“什么好东西?我们三代贫农,不是什么地主老财,可没有什么金银财宝。”
赵大爷准备下逐客令,“两位领导,刚才在村口,我不是说了吗,我们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什么文物,你们还是到别家去看看吧!”
小张用手指着饭盒,“大爷,这就是文物!是好东西!”
赵大爷拎起饭盒,扑哧一笑,“你们没有开玩笑吧,这破铁盒也是文物?”
赵婶也补充说:“听说当年有人在村口捡到好些颗日本鬼子大官的金牙,那才是金贵的文物呢!”
李文博接过饭盒,掏出放大镜,“大娘,那只是传闻,不足为信。您看这上面有弹孔,还有日本人盖的‘昭和十二年’的钢印呢!”
赵大爷变得深沉起来,“是呵,听上辈人说,这里国军将士牺牲了好几千,他们个个都是好样的!”
赵婶突然拍一下大腿,“死老头子,以前怎么没听你说这是鬼子的臭东西,怪不得俺家总闹耗子!我得扔得远远的才解气!”
说完抢过饭盒要扔。
小张像守门员一样扑救上去,“大娘别扔!这是日军侵华罪证,正是我们需要的东西!”
赵大爷连忙拦住,“听你们一说,这还真是好东西,不能扔!”
赵婶还是气呼呼没消,“那也不能放家里头,晦气!俺得烧了它!”
李文博耐心地劝说道:“大娘,这饭盒不能烧,它是历史的见证,烧了就没证据了。”
赵大爷沉思片刻,“那行吧,就依你们说的办。”
赵婶叹了口气,“唉,行吧。”
李文博说:“大爷、大娘,还忘了告诉你们,咱们县里今年要建万家岭大捷纪念馆,让更多人了解当年我们打鬼子的英雄历史,这不我们俩就是到下面来收集文物了。”
赵婶仿佛一下开了窍,“哦,你们怎么不早说,这是好事,我家里还有两把刺刀,我去帮你们拿!”
赵大爷拉着李文博的手说:“来,李馆长,小张,先进屋喝点山茶,歇歇。”
八仙桌旁,赵大爷拿起老茶壶给客人倒茶,墙上贴着“五好家庭”的大奖状。
赵大爷说:“我丈老头家在南田铺,离这不过五六里路,那里有日军指挥部,平时总有人去参观。”
赵婶从里屋拿出两把生锈的步枪刺刀,“这种刺刀以前到处都有,大炼钢铁时都挖出来烧没了。”
李文博接过锈迹斑斑的刺刀,“您说的是,再不抢救收集,以后真的什么也没了!”
赵大爷问:“李馆长,你们在村里要待个两三天吧?”
李文博说:“嗯,得收集一些有价值的抗战遗物,放进新建的万家岭大捷纪念馆!我们不想用高仿的器物来糊弄观众!”
赵大爷拍了一下桌子,“对,要光明正大地宣传,如果不嫌弃,就在我家住吧,我们吃什么你们也吃什么!”
李文博起身说:“那敢情太好了,我正好准备找王大汉主任说这事呢”
赵婶非常利索地安排起二人的食宿,“这个我跟大汉说就是,你们就住我儿子那间房,他在九江工作,晚上大娘给你们柴火灶炖烟熏腊肉!城里人都馋这口!”
赵大爷笑着说:“再整点我们的‘哔叽茅台’——蜂蜜杨梅糯米酒,我们来个一醉方休!”
李文博再次起身,“谢谢大爷大婶!听说那酒进口甘甜,醉了都不知道的!”
去伪存真
第二天,村中祠堂。堂内祭祀长桌上摆着村民们送来的“文物”:生锈菜刀、钢盔、豁口瓷碗、步枪刺刀、数排子弹等。
这时村里出了名的懒汉铁柱头顶着一口黑黢黢的大铁锅横着进来,嘴里不停嘀咕着:“听说来了两个收文物的,我也随便找了一个破锅,先忽悠忽悠看,说不定还能卖个大价钱呢!”
见到李文博在跟村民们交谈,铁柱故意边敲锅边故意大声喊:“卖宝贝喽!我这锅可有来头,是我太爷爷半夜冒着被杀头的危险从鬼子炊事班抢的!”
小张好奇地上前仔细打量,“大叔,你确定是你太爷爷留下的?”
铁柱小心翼翼地放下锅,竖起脖子语气坚定地说:“那还有假,是我家祖传的宝贝,上次有人出2000元,我眼睛都没眨一下呢?”
小张似乎发现了其中的端倪,“据我所知,日军野战炊具一般是铝制的,您这是……有点像上世纪80年代农村人煮潲的普通大铁锅!”
铁柱故作生气地说:“我说得千真万确,不识货别乱讲,你价钱给低了我还不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