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江市双峰小学 殷绍兵
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女儿国遇险、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都出自古典名著《西游记》。这部作品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情节曲折有趣,人物个性鲜明,堪称一部旷世佳作。
五年级学生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他们敢于尝试,对未知世界勇于探究,《西游记》这部小说正好满足了该年龄段学生的阅读心理需要。这本书看似奇幻有趣,很容易读懂,但想深入阅读,实则有一定的难度,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由于知识储备不够,学生对这种极具特色的古白话文理解和欣赏有一定困难,个人进行持续深度阅读容易浅尝辄止;第二,学生容易受自己的主观判断或有声作品(如电视剧、电影、动画片等)影响,片面理解小说中的人物,从而偏离名著所体现的真正价值观,进而降低阅读原著的兴趣和动力。
针对学生心理特点和阅读规律,我精心设计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的名著共读活动,构建了计划引领阅读、多元探究阅读、成果分享阅读等阅读策略,和学生开启了一段美妙奇幻的名著阅读之旅。
共读策略一:计划引领阅读
学生第一次阅读这样的大部头长篇名著《西游记》,心中会有些茫然。教师该怎么引导学生有计划地持续阅读呢?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读书计划表。
1.固定阅读时间,每日必读2~3回,不必贪多;
2.坚持读书记录,每日读完小说的章节后,及时签上日期或写上简短感悟;
3.晒晒阅读印记,每周在班级亲子读书群发送不少于三次阅读视频或语音。
此外,我还通过亲子共读微信群开启了为期十天的《西游记》在线抢答环节。巧妙设计一些关于故事情节、故事发展、人物性格的问题,营造共读阅读氛围,助推学生主动阅读。
通过阅读计划的持续跟进与反馈,学生明确了每天的阅读任务,读名著成为了每天的生活日常,读书成为一种内在的需要。
共读策略二:多元探究阅读
立体式阅读与传统阅读的听说读写有机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方法。大多数学生阅读《西游记》,往往只关注故事情节和人物,却忽视从经典名著中汲取更多的思维营养。
教师可以运用阅读“任务单”搭建阅读支架,关注学生整本书的阅读进程。
1.火眼金睛辨一辨。取经路上妖魔无数,可以让学生按照“名号、居住地、武器、本领、归宿”来整理取经路上的妖怪,然后将妖怪进行分类,画出取经线路图并进行标注。
2.悟空名号理一理。有关孙悟空身上的称呼很多,比如,猴哥、齐天大圣、泼猴、孙行者、妖仙、猢狲、孙大圣、弼马温、孙行者、斗战胜佛、猴头、美猴王等,试着按照得名的顺序排一排这些称呼。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个称呼,说说喜欢的原因,感悟人生成长的意义。
3.落泪伤心说一说。孙悟空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有高强的武艺,坚毅的内心,可他却常常落泪,每次流泪的原因各不相同。可以让学生列举孙悟空三次落泪的情形和具体原因。
此外,在《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中,我还布置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任务:绘读书小报、画思维导图、写读书笔记、完成读后感(字数400字左右)。
多元探究阅读,引导学生从文字表面走进文本深处,聚焦人物性格和故事进程,将阅读和语文综合能力有机融合,积极推动学生思维的进阶发展。
共读策略三:成果分享阅读
开展读书活动,分享读书成果,可以使学生收获更多,思考更深。可以开展“推荐一本好书”“阅读分享展示”等活动, 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发同伴的思考。
阅读分享课中,学生根据取经路线,绘制了取经线路图,整本书故事情节一目了然。学生结合《西游记》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制作连环画,形成专属自己班级的《西游记》故事。好书推荐课中,学生选择《西游记》中自己喜欢的一个人物,制作一张人物名片,介绍人物名称,性格,典型事例。学生还可以结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作文,写一写《西游记》的读后感受。
《西游记》是一部内涵丰富的旷世名作,要让学生对《西游记》的理解不再是主观意义上的个人崇拜,从而更加关注文本,引发学生对每个人物、每个故事的深度思考,进而从多角度、立体化分享阅读收获。阅读即生活,从书中的情节和人物去感知生活,感悟人生,这就是语文的深度。
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让我们在《西游记》中感受文字的魅力,感悟成长的意义,品悟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