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阳静波
父亲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返城知青。听父亲说过,这是一群在城里生活的学生,响应党的号召投身到广阔的农村体验贫下中农生活,插秧、种地、修水库是他们的生活日常了。这段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经历,使父亲对农活倒是驾轻就熟,对家务能力却毫无起色。记忆中的父亲,工作勤奋努力和执着,生活中几乎没干过家务。与院子里部队转业或者农村出身的那些人相比,他们个个都是家务好把式,父亲在这方面显得很欠缺。
父母年轻时也经常小吵小闹,甚至打架。究其原因,无非是孩子、人情、家务之类的琐事,随着年龄的增大,争吵是少了,抱怨却是不断。大多是父亲对母亲不用心厨艺的抱怨,通常是敢怒不敢言;母亲则是抱怨父亲的四体不勤且诸多挑剔。偶尔我回去后,父亲便像是找到了吐槽的机会,“你妈连个饭都不会弄,煮个稀饭像稠饭”“你看就是这菜哪吃得下,还不能说”……父亲宁愿嘴上这么叨叨着,却始终不见动手丰衣足食。久而久之,父亲继续他的唠叨,母亲继续她的漫不经心,而我与双方沟通无果后,也习惯了听听而已了。无论是小物件的修修补补,还是家里来客招待,我们都不奢望父亲搭把手,他也乐得清闲,这种微妙的平衡反而让家庭相安无事。
那年,国家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我幸运地成为政策红利的受益者。悠闲的生活瞬间沸腾起来了,欣喜的心情来不及品味便迅速被独自面对的现实给取代了。在夫妻两地分居的生活模式下,我一个人扛下了所有。每天24小时的连轴转,通常是一周都没人换把手,忙完家务忙小孩,忙完小孩忙工作,喂完宝宝餐接着陪宝宝游戏。常言道,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远方是怎么样不可描述,眼前是苟且不堪。在实在转不开的时候,忙着带孙子的母亲向我试着推荐了父亲,叮嘱我对父亲要用心安排用餐。在我的小心征询下,父亲竟然答应了帮忙带些天小孩。其实我心里惴惴不安,生怕饭菜不合胃口,生怕太累父亲不愿干,生怕父亲改变主意留不住。起初我早早地买菜烧好饭,回来后见没吃多少,想必是自己烧的菜不好吃。再后来,我有时到超市买好熟食,也有时在门口小店炒两个菜端回来,却依旧是没见吃多少。心里不免抱怨:真难侍候!有一次,跟母亲通话聊到这事,“做得不好吃,买的又不喜欢,小店炒的还是不吃,这也不吃那也不吃,好难说话!”一向对父亲有挑剔不完毛病的母亲,这次却没有责怪他。说,“哪里是你爸不喜欢,你误会你爸了。你爸回来说了,每次到你那打开锅不是一锅粥就是一锅汤,他说你自己都没吃过好的,说留给你吃点。”电话这头的我,眼泪忍不住地流了出来。在一边带娃一边谋生存的生活境况中,煮一锅粥只需打火加热便能解决一天。在来不及矫情的岁月里,父亲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我跟母亲也谈到自己起初的担忧,毕竟父亲从来不做家务,生怕他会撂担子不干。母亲说:“你爸说了,肯定要帮你带,说他若不帮就没人帮了……”世上最亲的人永远是血缘亲,我为自己对父亲的误解而感动惭愧。当身处艰难境地时,真正付诸行动的人才是帮你疼你爱护你,这个人就是父母。
父亲成长在一个家风严厉的家庭。爷爷是老革命,很严肃的人,在父亲心目中树立了高大形象。父亲对爷爷是既尊敬又惧怕,平日的父子间没有夸奖、谢谢之类的外在情感表达。父亲似乎是全盘继承了这个特点,在我的记忆中,父亲从没表扬夸奖过我们。在朋友圈盛行的当下,甚至连个赞都显得很吝啬,获得一个赞显得弥足珍贵。即便是我的文章发表或者征文获奖,也都一样的平常对待,即便是满屏的赞也绝没有一个是父亲给的。我也会反思自己做得不够好,作为女儿也确实没有可增光添彩,没有足以令父母宽慰的闪光点,心里自然也就释然了。春节的联欢晚会是必备节目,那年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走进千家万户。一帧帧父女的留影,一句句深情的歌词,触动人心。我偷偷地瞄了一眼父亲,他专注地盯着屏幕,看起来很平静,我们谁都没说话。时间在不经意的流逝,对人都是公平的,衰老是不可避免的。又是父亲的生日了,正如父亲羞涩于对爷爷的表达,我也羞涩于跟父亲当面表达,于是用微信表达祝福:“老爸,生日快乐!”没有鲜花,没有礼物。很快,收到父亲的回复:“谢谢!年龄大了,就图这个。”当我讲给同事听时,却不知为什么竟然哽咽了。
道理都是相通的,获一个赞与获一个安慰是同样的难度。我也习惯了凡事要自己强大起来的道理。然而生活并不善待每一个努力的人,欢喜由不得自己想象,委屈总是不期而至。当我默默将委屈隐忍了半年之久,跟父亲提及伤心之处。父亲仍旧是平静地听完,只说了一句:“其实我早就猜到了。”然后,继续拨弄着手机。我想,只能说每个人的痛苦并不共情。出人意料的是,第二天收到父亲发来的微信,“没有哪一个父亲不心疼自己的儿女,我昨天整晚没睡着。”接着又鼓励我,“人是活给自己看的,不要硬撑。无论怎样,父母永远是支持你的。”刹那间,我再次泪流满面,人至中年还有父母可倾可诉可撒娇,是何等的福气。
全天下的父爱都一样伟大,但表现出来的方式却不尽相同。父爱是深夜里的未眠,是表面的从容淡定。有些眼泪,正是因为读懂了那些没说出口的话;有些感动,源自那些未曾明言的牵挂。